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合集8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1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这个历史性时刻的背后,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也有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艰苦训练只为飞天的付出。神五、神七、神九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两度飞天。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带着使命驶向苍穹。这个少言寡语的农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见面会上,聂海胜说,作为航天员,他们的初心就是飞天,他们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只要祖国需要,航天员就会有最佳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挑战,去履行使命。和“三飞太空”的聂海胜相比,刘伯明则是时隔13年重返太空。20xx年,刘伯明曾入选神舟五号备选梯队,但最终与神五擦肩而过。在20xx年的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刘伯明入选备份乘组,在地面上陪着费俊龙和聂海胜“飞”完了全程。终于,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刘伯明上了太空。在他和景海鹏的帮助下,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开始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行走。“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刘伯明在此次任务的记者见面会上说道,他希望能站在机械臂上,面对璀璨银河,和亿万国人一同体验“我心飞翔”。汤洪波是这次飞行任务乘组中唯一的“70后”及中国第二批航天员。1995年,汤洪波入选飞行员。享受过飞翔蓝天、直插云霄的.汤洪波曾说,他本以为进入航天员大队后,很快就能体验到漂浮太空的神奇感觉,没想到一等就是11年。航天员见面会上,汤洪波用一个标准的军礼,宣告了他首次飞天的信心。当被问及首次参加载人航天飞行是否感到压力时,汤洪波表示,“有压力更有信心,因为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着风险和挑战。”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2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升空过程中,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在舱内状态良好,同时亮点频出,让人印象深刻。三名航天员中,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则是首次飞行。舱内画面显示,聂海胜与刘伯明两位“老司机”的情绪冷静淡定,而汤洪波则看起来略显激动。比如,汤洪波在失重状态下,一会瞄向窗外,还开心玩起了笔。画面中,他把笔往上一挥(抛),笔向上翻了一个弧线,汤洪波则继续翻工作手册,也不理会笔飘回来没。旁边两位宇航员则是一副淡定的模样。没过多久,这支笔又飘到了镜头面前,汤洪波顺势一接,又玩了一轮。不少网友被航天员的'可爱“小动作”逗乐了,“汤洪波,全国人民都看到你瞄窗外和玩笔了”“第一次上天都这么可爱吗”“到底是年轻人啊…”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3曾听过吃苦三味:得技能、开眼界、修身心。一个人想要脱胎换骨,就要学会低头吃苦。如今,我们看到他们光芒万丈,可在背后,他们不仅要吃读书的苦,要忍受过去艰难的环境之苦,还要忍受训练之苦。聂海胜在成为航天员的前4年左右时间里,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等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刘伯明的父亲曾见证过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汤洪波的父亲透露说,儿子训练后累得“楼都爬不上了”。汤洪波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想要拥有别开生面的.人生,就要先主动学会吃苦。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阶,机会越多,视野越广,可每攀登一阶,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当你吃够了生活的苦,学习的苦,工作的苦,熬出了头,世间一切美好便会纷至沓来。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4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加注推进剂。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