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教师家访工作总结(15篇)小学教师家访工作总结1为了了解家长对学校的需求,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亲近感,联系师生情感,促进家长、学生、教师间的合作.同时也为了增进学校与家庭间相互了解与合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提升教育效能.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南寨小学教师师实行每月家访计划,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感受颇深,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领导我校为了更好的完成家访工作专门成立了“家访领导小组”:组长:祁会军副组长:郭敬玉成员: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校明确了家访制度,把家校联系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及“教师日常工作考核”内容之一;专门设计了家访记录表格,让教师在家访时进行填写,并在规定时间上交,使家校联系活动定质定量,真正落实到实处.二、注重活动实施的过程重视家访活动,在开学初即召开家访动员会议,让教师明确家访目的,端正家访态度,提出家访要求,一方面向家长全面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做到不告状、不指责,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特点及教学特色,争取家长的支持,起到宣传学校的目的.教师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了家访计划,由班主任组织,主动与家长联系,开展家访活动.此次活动形式以教师上门为主,还有电话访谈、网络访谈.时间一般放在周六、周日和晚上5:30-6:30的时段,提前和家长、学生预约,尽可能不给家长带来负担和麻烦,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工作.每到一家,教师都详细询问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真诚指出家教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真诚与爱心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称赞,家长都十分热情,谈话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进行,老师们感慨地说“我发现只要我们真心对待家长,一切从孩子出发,家长都能积极支持学校的工作.”本次活动共有10名教师参加,走访了68多户家庭,占总数49%以上,通过家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大改善,家校共育的氛围浓厚,达到了预期效果.三、家访中取得的成就:1、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家长、老师互相信任.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3、多棱角认识学生.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4、换个角度看家长.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5,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校将多方位组织家校活动,真正把家访工作落在实处,致力于有效家访.小学教师家访工作总结2为搞好家访,密切师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现将我校进行家访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1、通过本次家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三、家访体会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