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把群众满意作为先进性建设的标尺2.docx
上传人:书生****35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把群众满意作为先进性建设的标尺2.docx

2022把群众满意作为先进性建设的标尺2.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把群众满意作为先进性建设的标尺胡锦涛同志在山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要接受群众检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促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各项工作。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切实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尺度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才能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近年来,烟台市始终坚持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的价值尺度和奋斗目标,在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全局性的问题上,发扬民主,问计于民,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形成符合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正确决策,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由此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使烟台市的各项事业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烟台市始终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我们针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失地问题,出台了土地补偿、劳动就业、生活保障等配套政策,保证农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生计;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下岗职工问题,出台了重新安置就业、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使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左右;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拆迁问题,坚持把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做到拆前补偿满意、拆后安置满意,实现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优化。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烟台市委、市政府注重通过增强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认真学习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其他社会经济管理与科学技术知识,为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专家论证机制、集体决策机制和决策公示机制,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明确构建和谐烟台的标准和要求,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复杂矛盾。二、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就必须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烟台市瞄准先进地区全力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以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平台,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加快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集中发展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品集群,实现建设制造业强市的突破;以打造“胶东半岛城市群”为平台,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协调发展,加快构筑中等城市集群,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突破;以打造“东北亚和中国北方港口经济强区”为平台,坚持“以港兴市”,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临港工业、临港物流和临港商贸,实现发展临港经济的突破;以打造“现代化农业强市”为平台,坚持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以打造“中国北方旅游名城”为平台,坚持发挥旅游资源个性化综合性优势和环黄渤海区域节点城市优势,科学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突破;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平台,大力加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2020年,烟台市国内生产总值1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民人均收入4660元,比上年增长13.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省前列。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办好事。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帮扶困难群体的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共筹措资金30多亿元,确保了下岗职工能够按时足额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万个,帮助7万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2002年以来,由市财政和有关部门安排专款5亿多元,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2660套,供低收入家庭和困难户居住。为使帮扶工作制度化,从2002年开始,烟台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社会救助补充制度,3年来共筹措发放救助金3亿多元,救助困难家庭9.57万户次,困难学生5.26万人次。全市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3600多个,7300多个单位与17000多户困难家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有6500多名科级以上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