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实证的银行信息安全问题防范研究论文基于实证的银行信息安全问题防范研究论文银行信息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声誉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为此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对银行泄密的动机、愿意以及信息安全的改善建议三个主要问题为调查对象,通过收集问卷调查结果并分析,为银行信息安全问题防范进行分析与研究。一、引言银行信息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声誉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银行各项业务的陆续开办,网络银行账户、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银行客户重要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令人堪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构成了严重威胁。近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我国已发行超过4亿张信用卡,每年通过信用卡交易的资金总额超过13万亿元。在多数人对其安全性抱有较大信心的同时,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却颇为严重,银行客户个人信息由于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内容全、真实可靠的特点,已成为不法分子重点窃取的目标。因此,随着银行客户信息案件的激增,如何保护银行客户个人信息问题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时,就提出银行在客户信息保密、隐私保密方面确实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这已经纳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范畴。而从监管和立法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已经日益成为银行客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中之重。基于以上实际情况,笔者首先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成果进行分析,了解到导致商业银行泄密的主要动力在于三个方面:第一,银行操作系统、软硬件设备本身的原因;第二是银行为了商业推广的需要;第三,银行为了商业利益而泄密客户信息,但这三大主导原因具体情况怎样,却需要实地调研进行确定,为此,笔者通过设计问卷,对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问题进行预防研究。二、问卷调查及数据整理结果1、调查问卷设计为了使得本研究更具针对性,针对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问题,笔者从安全问题导致的原因以及客户面对安全问题时的态度以及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的建议方面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并在笔者研究地域——上海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2、调查方式为节约工作组的调查时间,也为了获得的调查结果更具针对性,在本文的调查中,我们将借助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在QQ、微信等网络热门工具中发布调查问卷,同时在论坛、微吧中建立相关版块讨论,收集来自于更为全面的信息和建议。3、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在QQ、微信等热门工具中共发放调查问卷51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503份,因本文集中关注调查问卷中的问题4、5、6(什么类型的信息安全,客户面对信息安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安全的改善建议),为此笔者仅仅对这三个问题的结果进行收集。对于问题4:从上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03份有效问卷中,有229人认为银行是为了商业推广的目的而进行信息的泄密,有167人认为银行是为了谋求商业利益而进行信息泄密,有67人认为是银行软硬件系统固有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导致银行被动的泄密,最后也有40人认为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银行泄密。我们将这组数据进行百分比转化为:为谋取商业利益泄露客户信息占33、21%;进行商业推广占45、49%;由于软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网络等系统因素而导致信息泄密则占13、3%;其他占约8%左右。对于问题5:根据上表可知,打电话向银行有关部门反映人数为73;向银监会反映人数为41;换一家银行占人数为106;忍气吞声的人数为248;向金融消费者协会反映的人数为20;采用其他方式的人数为15。将这组数据转化为百分比为:打电话向银行有关部门反映占14、47%;向银监会反映占8、23%;换一家银行占21、1%;忍气吞声占49、25%;向金融消费者协会反映占4、05%;其他占2、9%。对于问题6: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被调查者希望银行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相同,其中希望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信息泄露的人数为187,希望建立定期的系统测试与维护,发现并消除安全漏洞的人数为163,希望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绝不姑息泄露信息行为的人数为63,希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客户警惕性的的人数为90。将这组数据转化为百分比为:希望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信息泄露的占37、61%,希望建立定期的系统测试与维护,发现并消除安全漏洞的占32、39%,希望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绝不姑息泄露信息行为的占12、6%,希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客户警惕性的占17、4%4、银行信息泄密问题的原因分析从问题4的调查结果来看,银行泄密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推广,其次为商业利益的谋求,最后才是系统软硬件本身的原因以及其他目的;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银行为了商业推广的需要,才是信息泄密最大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