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山柳****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北省十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省十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1届河北省十校高三年级质量检测(2020.09)生物试卷一.选择题(该部分总计7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探索果胶酶的用量”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底物浓度一定时,酶用量越大,滤出果汁越多本实验应控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液pH必须相同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分化的细胞就不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凋亡可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抑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实验亲本子代1灰红色(甲)×蓝色(乙)2灰红色∶1蓝色∶1巧克力色2蓝色(丙)×蓝色(丁)3蓝色:1巧克力色已知某种鸟(2N=40)的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三种基因控制,分别用A+、A、a表示,且A+对A为显性。研究人员做如下两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为蓝色,亲本甲的基因型为ZA+W或ZA+Za该种鸟体内某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40条染色体D.让实验2子代中的蓝色鸟随机交配,其后代中雌鸟蓝色∶巧克力色=3∶1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下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下列图解正确的是()8.(10分)植物根尖成熟区(有中央大液泡)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如图表示刚施肥后的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在土壤溶液中的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A.B.C.D.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酶洗衣粉中,用固定化酶技术,可提高酶的利用率B.果酒制作实验中,用人工培养的菌种,可提升果酒品质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提高计数的准确性D.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加冰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可利于DNA析出有机磷农药分子不能单独引起免疫反应。在制备检测有机磷农药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时,要先将有机磷农药分子经特定处理后,再将其多次注入小鼠,经测定相关指标合格后,才从脾脏中提取相应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有机磷农药分子经特定处理的目的是制备供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经特定处理的有机磷农药分子多次注入小鼠是为了促进记忆T细胞产生处理后的有机磷农药分子注入小鼠的次数由血液中有机磷农药分子的浓度决定D.从脾脏中提取的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两两融合形成3种能增殖的杂交瘤细胞二.非选择题,共计58分图中根表皮细胞此时所处的生理状态是,判断依据为。有人认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虽不能吸收水分,但仍能吸收矿质离子。现提供紫色洋葱、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硝酸钾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醋酸溶液三种药品(以上溶液的浓度均比一般细胞液浓度大),请你选择一种药品及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对以上观点进行验证。实验步骤:①取一片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加入1滴;②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平展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实验现象:细胞先出现,后慢慢。9.(18分)为提高粮食产量,科研工作者以作物甲为材料,探索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图1是叶肉细胞中部分碳代谢过程的模式图。其中环形代谢途径表示的是光合作用中的反应。如图1所示,在光合作用中R酶催化C5与CO2形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在某些条件下,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后通过膜上的载体(T)离开叶绿体。再经过代谢途径Ⅰ最终将2分子乙醇酸转换为1分子甘油酸,并释放1分子CO2。为了减少叶绿体内碳的丢失,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编码某种藻类C酶(乙醇酸脱氢酶)的基因和某种植物的M酶(苹果酸合成酶)基因转入作物甲,与原有的代谢途径Ⅲ相连,人为地在叶绿体中建立一个新的乙醇酸代谢途径(图2中的途径Ⅱ)。①将C酶和M酶的编码基因转入作物甲,能够实现的目的是:利用途径Ⅱ,通过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