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精选.docx
上传人:思洁****爱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精选.docx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集锦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1活动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2、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3、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活动重难点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活动准备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活动过程一、导入歌曲引入《我爱我的小动物》二、学唱歌曲1、师:听,谁来了?(老师学小猫的小老鼠叫)原来是小猫和小老鼠来我们宝贝班做客了。这两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听,他们告诉我们什么?2、听第一遍歌曲"猫捉老鼠"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3、教师讲故事《猫捉老鼠》,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师: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大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4、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分段听音乐,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大猫在干什么呀?(幼儿可以用身体动作表示)5、带领幼儿们边唱歌曲边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师:我们也来唱一唱。要求:用好听的声音唱。(幼儿可以边做动作边记忆歌词演唱)三、游戏:猫捉老鼠1、师:刚才我们唱的好听的歌曲叫"猫捉老鼠"。现在,我们来玩这个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大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2、游戏开始,一老师扮演大猫,老师和幼儿扮演小老鼠。3、继续游戏。四、结束师:宝宝们,玩得开心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大猫,去捉老鼠,好不好?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2设计意图:《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觉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目标: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2.能听辨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过程:一、小老鼠吃米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2.跟着音乐做动作。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3.再次表现。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析: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鼠妈妈和鼠宝宝,引导幼儿通过倾听产生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体验。)二、大猫来了1.听辨音乐。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辨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2.明确游戏规则。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析:此环节包含了游戏规则:听到大猫“喵”地一声,鼠宝宝才能四散逃开。这个滑音给了幼儿重要提示,教师需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逐渐掌握游戏规则,这也是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三、游戏:猫捉老鼠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师:谁想做大猫?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析:大猫和老鼠之间的“抓”和“逃”富有情节性,饶有趣味,幼儿很享受追与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