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信息对称技术研究信息对称技术研究摘要: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形成原因,重点探索了对称方案的十种信息技术。认为公司信息的真假由外审鉴证,内审是外审的基础,公司信息的客观对称主要靠内审核对,内审是信息对称的守护神。关键词:信息对称方案;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55-030前言自古至今,人们对信息对称的憧憬溢于言表。古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千里眼顺风耳”之美誉。当代更是赞誉有加:林毅夫(1997)认为充分信息能形成适当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相容,最终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符奋(2000)认为信息对称能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形成“协力”最大限度的控制企管低效率。李丽君等(2003)认为如果信息对称就不需要委托代理框架中的激励相容约束,使成本降低额达到最大。候琦等(2004)认为信息对称是政治沟通的基础和前提。梅君(2004)认为信息对称能消除“内部人”现象,是公司治理的治理途径。窦炜等(2005)认为如果信息能够对称则激励和约束将成为多余,能使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梁成林(2005)认为社会大众有权要求获得充分信息,信息对称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陈勤(2005)认为市场中交易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公平公正是信息对称的重要机制,信息对称了有效率的交易才能够达成。黄文正(2009)认为市场信息的对称能够提高创新产品价格,扩大创新产品市场规模,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王付永(2010)则认为信息对称能将保险欺诈置于阳光之下。既然信息对称如此美好,那么如何将美好变成现实呢?1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不管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管理概莫能外。作为企业,委托代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成因主要有:(1)信息的自然属性,总是先有生产经营过程,后有信息加工披露过程;(2)代理的层级性,委托代理链条越长信息越不对称。以我国国有企业为例,公民作为第一委托人,经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国资委、省市国资委到集团公司、分公司、工厂、车间、工段、班组最后到一线工人少说有十二、三层级,层级之多是世界之最;(3)代理人的故意造假,为追求私利故意编造虚假信息;(4)信息的私有性,不是公共物品的信息不对外披露受到法律保护;(5)信息的复杂性,大型企业产品涉及上千个零部件、十多万种物料、成千上万道工序,通过会计核算压缩成不到200条的资金信息,这种综合的资金信息的真假很难鉴证;(6)信息技术的滞后性,信息加工技术远远落后加工制造技术;(7)信息披露管制法规不健全,为信息不对称预留空间;(8)汽车与牛车同行,信息披露的木桶短板效应明显。2信息对称的前提实现信息对称,必须具备充分的前提条件。(1)ERP系统是实现信息对称的技术基础。借组ERP“四流合一”的信息优势,对其模拟手工核算的设计思路进行机制控制,使其只能生成委托人认可的对称的信息。没有ERP系统,信息对称不可能实现。(2)先进有效的定额管理。先进合理、行之有效的定额管理是实现信息对称的必要条件。对称的核心是适时核对,与谁核对?何为标准?把钱与物核对、钱与务核对,核对的目的一是鉴证信息真假,二是判断是否合理。因此必须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先进有效的定额指标。(3)内审的独立。信息对称的鉴证靠内审,内审必须独立和到位。当然信息对称技术的运行多是自动化、程序化,内审不独立、不到位也得独立、到位。但人的因素是一切因素中第一重要的因素,内审到位和独立是信息对称的第三个前提条件。(4)代理人的认可和支持。一般认为信息对称是针对代理人的,不会得到代理人的支持。其实代理人自出世就背负着道德风险、败德行为的“原罪”,总处于被监督、被怀疑的对立方,信息对称则是对其最终解脱,正直的代理人会支持对称方案。3信息对称的技术研究传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适应信息社会信息对称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再加工、再组合,以满足适时核对、信息对称的需要。3.1信息技术的内容十种技术是指在方案实施中将会计报表、会计账户的综合信息分解、返还为钱物、钱务(管理业务)平行出现、能方便进入数据库的信息变型技法。由于在实务中信息鉴证有内审和外审(注册会计师)之分,不同审计有不同特点、程序和要求,因此又有内审、外审不同审计技术的区别。根据笔者研究,信息对称的鉴证主要靠内审的适时核对,内审是外审的基础,外审是内审的再鉴证和自然延伸。信息技术包括的六种内审技术和四种外审技术可用下图1表示。3.2内审信息技术3.2.1内审特点内审是指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按照主管机构或领导的指派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的鉴证和审计工作。这一概念决定了内审的主要特征:(1)内审人员是公司内部员工,了解公司实际信息;(2)只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