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ppt
上传人:纪阳****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十四章 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ppt

第十四章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社会性别的基本理论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渊源:社会学中的社会建构论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的,而是变成女人的。”社会性别理论的特色:批判性对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的批判对传统科学中女性角色缺位的批判对自身理论的反省与批判西方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理论第二阶段或第二浪潮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女权主义理论作为正式的学术研究,此间逐渐发展成为人文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尽管发表较早(1949年),但它对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1969年),把“父权制”概念引入女权主义理论,并为它注入了新的含义,父权制不仅指男性作为权力中心统治女性,而且包括男性长辈对晚辈的统治。米利特将性别与政治直接且突出地联系在一起,用“父权制的男性沙文主义”统治,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视为人类社会历史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最不合理的政治形式,激起女性与整个人类联合起来推翻父权制的统治。第三阶段或第三浪潮(20世纪80-90年代)这一时期注重对女性权力发展的普遍性的考察,超越男女性属(gender)差别,注重关于女性更加重大的紧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出现的各种女权主义理论作一个综合的考察;同时,女权主义学术发展形成了众多流派分支的理论体系女性主义流派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socialistfeminism)也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这种理论反映了性别不平等源于经济不平等。这类女权主义者相信女性的压迫是基于性别、民族和社会阶层彼此的相互作用,只有改变了社会结构才能消除这种压迫。激进女权主义认为父权制作为社会结构的核心,对女性的压制要比公共权力层面深入得多。女性之所以受到压制是因为社会构造的基础就是贬低女性体验并使之边缘化的建构性现实—父权制。激进女权主义触及的是整个社会的结构的根基,她们要求对社会的所有方面进行重新定义。这一流派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就是她们并不满足于与男性平起平坐。她们试图推翻现世的制度规则,创造出建立在女性感性世界观基础上的,新的世界。后现代女权主义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反对本质论的女性主义。主张所谓“女性”是由社会所建构出来的,而不是由男女的生物和生理特征所派生出来的。这种主张的目的和着眼点在于希望通过解构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来寻求对人类性别属性进行全新的解释,因为后现代主义的女权主义意识到他们并不能通过与男性相对抗或者疏远男性的方式寻求女性的解放.社会性别中的媒介传播研究媒介传播的社会性别分析二、媒介女性女性媒介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孔雀》“救苦救难的”妻母形象↓欲望张扬的情人形象↓追求实现自我的女性形象女性家庭形象:情人、恋人、妻子;母亲;女儿;独立的女性网络女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