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集合6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现状分析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年级共有学生58人。绝大部分同学都进入过幼儿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因为读幼儿园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养成不太好,因此影响了学习。今后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养成教育。但总体上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级。二、目标要求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3、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6、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读写20以内的数。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4、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5、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五、教学措施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5、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6、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学会所要学的知识。7、分层布置作业,做好培优辅差工作。8、规范好作业格式,重点抓好养成教育。六、教学安排一、生活中的数…………………………7课时二、比较………………………………5课时三、加减法(一)………………………16课时四、分类………………………………2课时五、位置与顺序…………………………4课时六、认识物体……………………………2课时七、加减法(二)………………………15课时八、认识钟表……………………………2课时九、统计…………………………………2课时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数,比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一)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读写20以内的数,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三、教学总目标熟练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