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一条****淑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历史第一次半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将甲骨刻辞按内容分为4大类22小类。这主要反映商朝()类别内容1奴隶和平民,奴隶主和贵族,官吏,军队,战争,方域,贡纳。2农业,渔猎、畜牧,手工业,商业,交通。3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生育,鬼神崇拜,祭祀,吉凶梦幻,卜法,文字。4其他A.文字体系已经形成B.经济生活较为繁荣C.社会文明走向成熟D.阶级矛盾十分尖锐4.史载:大禹召开“涂山大会”,从四方赶来的氏族、部落酋长带着礼物前来朝贺。大禹称夏王,结束了部落联盟体制,创制“肉刑”等,建立了夏朝。由此可知,大禹建立夏王朝的主要依据是()A.推行了王位世袭制B.建立了国家的相关机构C.实施了内服外服制D.完善了宗法制和分封制5.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少弟”,被周公分封于卫。卫国原是殷商旧地,周公嘱咐康叔尊重殷商的传统,任用“殷之贤人君子长者”。康叔受封时不仅带去了大量周族人,还随迁了殷民七族,殷民宗族首领也在卫国任职。这反映出西周分封()A.导致王权的逐渐衰微B.实现国家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挑战了宗法贵族体系D.有利于族群认同意识的形成6.战国时期,君臣互惠关系在官僚机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君主通过检查和考核对臣子的服务进行赏罚。《韩非子》中以“契”与“符”等词来解释这种君臣关系,如:“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这种互惠关系反映出()A.血缘政治色彩逐渐淡化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礼乐制度已被社会抛弃D.君臣之间关系趋于平等7.2021年12月,西安市灞桥区江村东侧的一座被称之为“江村大墓”的西汉大型墓葬被盗,后经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了此大型墓葬为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在以下能够证实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中,最为关键的是()A《史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考古发掘中亦发现江村大墓陪葬物品相对简朴。B元代文献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清代陕西巡抚在凤凰嘴立碑,上书“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距凤凰嘴约2公里。C西汉帝陵实行“同茔异穴”的制度,即皇帝与皇后墓同处一个陵园,但各有墓穴。江村大墓距汉文帝窦皇后陵约800米,两墓四周发现了围墙,构成了一个陵园系统。D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中司空丞”等多枚汉代官署印章。A.AB.BC.CD.D8.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墨家的着眼点是“天下人”,道家的着眼点是“每个人”,那么儒家的着眼点就是“掌权人”。以下属于儒家着眼于“掌权人”的观点是()A.道法自然B.兼爱、非攻C.尊贤使能,俊杰在位D.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9.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有学者认为“河姆渡文化在中华文明中起到奠基作用”。下列关于河姆渡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②实证了中华先民是世界稻作农业文明先驱③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④制定了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A.以人为本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天下为公11.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这表明()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12.考古学家在辽宁西北部牛河梁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