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有感.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有感.docx

读《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有感.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有感读《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有感中共滁州市委办公室刘春景以前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的了解比较概略和宽泛,仔细通读《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之后,对他的生平及思想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本书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描述,使人在读书时感觉也像是在参与对话,更能够从李先生的言谈语气中感受到他秉直的人格、锐利的思想、坚韧的意志和无限的忠诚,彰显着特色的硬道理。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硬道理要想平衡必须发展。新加坡的基尼系数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高位,2008年为0.425。当记者问及追求高增长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收入差距扩大,是否应采取牺牲经济增长率来平衡社会差距的问题时,李光耀说:“你想要一个平等的低增长社会,还是一个高增长的不平等社会,然后利用部分增长帮助低收入民众?没有增长,所有事情都会出问题。”因此,新加坡政府的策略是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因为只要这个国家还处于经济增长中,就有足够的资源去解决潜在的社会问题。新加坡正是牢牢秉持这一发展理念,才使得这样一个缺少资源和国内市场的国家,连续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并较好地破解了平衡与发展之间的“二律背反”问题。认清形势建出特色。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幅员范围决定了新加坡的经济建设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在这样一个人才和资源都异常短缺的“弹丸之地”发展经济,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何处,然后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因此,新加坡不是依照日本或者新西兰的发展模式,而是在快捷高效的政府、能力超强的人才、投资落地的便捷、誉满海外的诚信等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上做足功夫,建出品牌特色,将一墙之隔的邻居远远地甩身后。他强调说:“我认为我们必须与众不同,不然我们就完了”,“如果新加坡的政府和民众忘记这些就会迷失方向,走下坡路”。鼓励创新强化研发。李光耀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既要借助优势但又不能完全依赖优势,如果长期依赖优势而不图创新,发展就会失去活力。因此,新加坡新一轮的经济转型着眼点就是要摆脱过分依靠交通便利这一优势条件,转而在合理调控企业规模、努力成为制造业中心等方面做文章,并向生命科学等世界尖端科研领域进军。正是不懈创新和坚持研发新产品的举措,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才充满活力和进取性,在全球经济衰退大潮中2010年创造了惊人的15%增长率。二、优化提高党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是硬道理新加坡是一个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的国家,实行的是“精英政治”,即非常重视执政党和政府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素质。李光耀认为,光有政策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够落实政策的人,作为领导者你必须随时能够召唤你的民众。李光耀深刻认识到新加坡人才资源短缺的现实情况,他分析说,如果按“每十人中有一个人才”来计算政府管理人才与人口的比例,新加坡有300万的人口,这就无法和有着众多人口的国家相比。因此,新加坡在招聘政府公务员方面不拘一格,不论专业、资质,只要能够胜任政府管理职责就大胆录用,有不少医生、教师、技术工程师等非管理专业人士都进入了政府管理层。但是,同时新加坡招聘政府公务员的门槛非常高,标准要求严,淘汰率很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我们党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发展党员必须把好入门关,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严格管理本单位的党员干部,加强监督,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作为我们党员干部个人来讲,应当认识到提升自身思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性,“以己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理论提高认识水平,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刻苦钻研业务技能,争当业务口子上的行家里手。党员干部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好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良好个人形象和工作作风带动身边的群众,共同完成好各项任务。三、维持政权稳定和内部团结是硬道理李光耀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政治模式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更不能用它去衡量全球所有国家的政治体系。他说:“如果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如此优越,它早就应该像市场经济一样,征服整个世界。”因此,他是那些民主政治倡导者的“眼中钉”,被形容为“铁腕”领导者。他坚信新加坡需要强有力的政党领导下的强有力的政府来进行治理,而这个政党非人民行动党莫属。他并不是坚决反对两党竞争执政,但是他认为新加坡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最起码目前甚至20年时间内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或者组织能够将新加坡治理得更好,甚至没有任何政党能够负起这个领导新加坡的责任。所以,他强调必须巩固人民行动党的政权,而不能放手让其他政党随意竞选。他对此总是顾虑重重,担心一旦人民行动党失去领导权,新加坡将全面崩溃。在这一点上,他常常将新加坡历史上的两次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