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docx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高技区目前共拥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6家,占全市的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的52%。伴随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全区高科技人才数量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作用充分彰显,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高技区招才引智工作名符其实的主力军。抓住了高新技术企业,就抓住了高技区人才工作的“牛鼻子”、“生命线”。鉴于此,我们对高技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做了认真调研,具体情况如下:一、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基本情况1.科技人才占比大、层次高。全区各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均在30%以上,尤其是一些电子信息技术类企业,如农友软件、渔翁科技等,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在这些科技人才中,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3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名,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名。部分科技人才属于国家急需的蓝色产业高端领军人才。2.引进人才方式多。各企业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引才育才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权益引才。通过高薪聘请、技术入股、成立新公司、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高端人才加盟。wg集团为了引进掌握心脏支架核心技术的留美博士wjc,采取股权合作方式(wjc技术占股50%),成立了山东jw医疗制品有限公司,并由wjc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研制出国内首个可降解药物涂层心脏支架,一举打破国外垄断,累计为国内患者节省开支147亿元。yh科技通过“高薪聘请+量身打造糖化事业部”的形式,成功引进yb集团亚太区技术总监,为远航进军糖化领域开辟了道路。二是平台聚才。对于设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及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的,给予相应资金补助。先后建成3个国家级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7个博士后工作站、55个省级创新平台,聚集了泰山学者yj、xj等一大批知名高层次人才。三是柔性用才。积极倡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建立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以聘用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不断从海内外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目前,9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70%以上新产品由产学研合作产生。四是政策惠才。相继制定实施了《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安家、家属安置、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建设了总面积26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前来创业的海归人员,前三年免收房屋租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孵化器已吸引26个国家的300多名博士前来洽谈项目,达成合作协议200余项,近3000名各类人才在其中创新创业,创办企业230家,66家成功孵化,成为高新技术领域后起之秀。3.人才作用发挥好。秉承“以用为本”的理念,一方面积极为人才引进创造条件,一方面通过完善创新平台、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教育培训、推行奖补制度等举措,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激情和活力。xby研发团队依托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承担了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成为我国专用打印领域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yh风电创业及研发团队仅用不到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大功率直驱永磁海陆风力发电机组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开发的GX93型风电机组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机型成功应用于贵州四格一期风电场建设,标志着国内风电发展跨入了2.0兆瓦新时代。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招才引智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建设蓝色产业科技示范区、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才吸附能力不强。受地理位置、创新创业环境以及企业规模效益、薪酬待遇、知名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普遍不够高。部分高层次人才与企业维持着一种松散的技术或项目合作关系,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形成牢靠紧密的劳动关系。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高端人才队伍,没有形成激发整体创新合力的人才团队。2.人才培养管理亟待加强。部分企业在内部挖潜、促进“本土”人才成长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没有依据人才的不同类型,合理确定职业规划和成长路径,缺乏系统性、常态化、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开发,从而抑制了人才的能力储备、进步动力和发展潜力。3.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从政府层面讲,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