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中医学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感冒1.病、症、证的概念1.病、症、证的概念1.病、症、证的概念2.病、症、证的关系3.辨证论治的含义3.辨证论治的含义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阴阳学说根据水火的属性特点,区分万事万物的阴阴属性。阳阴明亮的晦暗的温热的寒冷的活动的静止的积极的消极的兴奋的抑制的功能的物质的上升的下降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2、表现:(1)相互对立:阴阳属性相反(2)相互制约: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以取得事物的相对平衡。如:自然界冬至立春,阳气制约阴气,气候由寒温夏至立秋,阴气制约阳气,气候由热凉阴阳的对立制约的结果是造成对方的削弱。如:温热驱散寒冷,用温热药治疗寒证。寒冷降低高温,用寒凉药治疗热证。3、对立制约的形式:阴阳相互消长。通过阴阳相互消长,实现阴阳相互制约,没有消长,就没有制约,这是实现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阴阳学说阴阳互根互用:1、涵义:阴阳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互根:互相依存。互用:互相促进。2、表现:阳依存于阴:阳根于阴。相互依存阴依存于阳:阴根于阳。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独阳不长”。相互为用阳为阴之用:“无阳则阴无以生”,“孤阴不生”。阴阳学说阴阳消长平衡:1、涵义: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限度内互为互为消长的运动中,维持相对的平衡。是一亇量变的过程。消:减少、消亡长:增加、增长2、表现:(1)阴阳互为消长:阴消阳长:寒热物质功能阴长阳消:热寒功能物质(2)阴阳皆消皆长:阴随阳消阴阳皆消阴阳虚损阳随阴消阴随阳长阴阳皆长阴阳旺盛阳随阴长阴阳学说阴阳相互转化: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由此可见,五行的特性虽来源于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特性的观察,但实际上大大超过了五种物质的本身,既基于五行,又高于五行,是对五种不同功能属性的抽象概括,成为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概念,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五行学说五行学说2、次序:木火土金水3、关系: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即《难经》所谓的“母子关系。”如:水生木,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五行学说3、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的联系。《内经》称为:“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克我者——所不胜我克者——所胜金为木所不胜如:金克木。以木而言木为金所胜(三)相生与相克的关系:制化关系木(四)相生与相克的异常:2、子及母:(子病犯母、子盜母气)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母行,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如:肾水滋养肝木,若肝阴不足,亦可致肾阴亏虚,而致阴虚火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的基础知识脏腑的基础知识脏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胆既为六腑之一,也为奇恒之腑?原因:六腑总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胆贮藏的胆汁以助消化食物,间接参与传化水谷的过程,故属六腑之一。但胆并不直接接受水谷,也不直接传化糟粕,所藏胆汁为精汁,由肝气所化,又具“藏精气”的作用,六腑之中唯其藏而不泻,故又属奇恒之腑。脏腑的基础知识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3个必备要素心藏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血为物质基础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属于心,心之气血盈亏显现于面开窍于舌:心之别络系于舌,舌为心之苗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同源、血为心所主,故“汗为心之液”在志为喜:心之功能正常,表现为喜的情绪变化脏腑的基础知识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吸清呼浊、气体交换主一身之气——调理全身之气(宗气)呼出浊气宣发布散精气于全身肺宣发卫气(主治节)吸入清气,主宣发、肃降清肃气道肃降向下布散精气水液下降宣发——水精布散余液由汗排出通调水道:推动水液代谢肃降——水液降于肾、膀胱,余液由尿排出朝百脉:为气血运行的起始点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忧)喉为呼吸之门户运化谷主运化运化水水谷精气上输于肺脾主升清维持脏器位置主统血:统摄控制血液在血脉中运行喜燥恶湿:湿邪伤人,最易犯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脏腑的基础知识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主疏泄促进消化疏通气血津液肝调节男子排精与女子月经贮藏血液主藏血调节血量收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