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袁隆平人物事迹个人感悟精品多篇【引言】袁隆平人物事迹个人感悟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篇一自己来自一所贫困的乡村,深知读书的不易,学到高中生物学是关于基因的知识,自己特意去阅读了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文章,他从1964年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和助理在夏日暴晒、冬日严寒的实验田地里一待就是6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只是为了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率达到100%的不育水稻来。而此时的袁隆平已是不惑之年,面对各个方面的不理解,支持他走下去的是或许只是希望农民能捧起一碗满满的米饭。科研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但苍天不负有心人,袁隆平连夜挤上火车次日凌晨到达海南农场发现的野生雄性不育株使他叩开了杂交稻的大门,在经历上万次的转育后,是啊,我们都没有看错,是上万次,籼型杂交“三系”成功的培育使亩产从300公斤提到了500公斤,当我读到“籼”字的时候还是很佩服老祖宗的造字能力,米山不就是对袁爷爷最好的嘉奖吗?如果科研是一座看似高峰,那么袁爷爷便是爬上山顶替无数的农民伯伯们摘下饥饿帽子的那个人,面对“三系法”,一种新型的“二系法”杂交水稻产量增长了5%-10%,之后仍有更高的目标——超级杂交稻,最终农民伯伯从摘下饥饿的帽子到装满了家里的两袋子: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2004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从800公斤到2005年的亩产900公斤,我想,袁爷爷不喜欢他的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这些名字,他更喜欢看到的应该是多少孩子们不再为粮食发愁,袁爷爷也一定想看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时每滴汗水化成一粒粒粮食,相信当看到这里呢,我们眼前一定会浮现出农民伯伯慈祥的笑容吧。自己曾在书本上看到了袁隆平手捧稻粒,颗粒饱满,仿佛只要掉一粒,袁爷爷就会心疼很久,在图片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培育一粒稻粒,要下很多的功夫,手捧碗里的饭粒时,当思来之不易。当自己酣畅淋漓的读完了袁隆平与他的水稻的故事时,自己特喜欢其中的两句评价:“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增产的粮食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读到袁爷爷的故事时,自己总能想起自己爷爷的故事,那一辈人视自己为土地的儿子,他们有和土地一样颜色的皮肤,他们珍爱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粮食,颗颗粒粒的珍惜,那时候自己也明白父亲在和自己讲解袁爷爷故事的时候眼睛里总充满感恩的目光。袁隆平优秀人物事迹材料篇二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话。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