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某数量”“路程=速度某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出示表格5幢高层楼共可住()户16幢多层楼共可住()户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某5和48某16。(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揭示课题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128某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例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启发128某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1)指名板演,展示学生做的,让板演学生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128乘16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12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0某某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某32,375某24,309某26,和248某45(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1.做练习五第1题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2.做练习五第2题先判断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提问:计算三位数乘两两位数要注意什么?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做练习五第4题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3648128某5某16某16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区别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设想:1、新知识的探究应建立在学生以有的认知水平上。《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的经验之上。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在低年级的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分类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在课前谈话的过程中,复习了分类的方法,渗透分类的思想。导入时也没有做过多的“活”,一上课就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它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问题很踊跃,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中,渗透三角形分类的标准。紧接着,直接揭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倡导学生们采取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时,给学生们提供了一次既动手又合作交流的机会。“接下来我们按照刚才讨论的来分分类,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记下来。”这一次动手实践与交流,为下边探索出新知识作了铺垫,又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全部学生都在动手之后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同时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