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解剖眼球眼球近似球形。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24mm,垂直径23mm,水平径23.5mm。眼球平视时突出眶外缘12~14mm。两眼间差不超过2mm。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眼球的解剖眼球壁由三层膜构成。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组织坚韧,保护眼球内组织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营养眼内组织屏蔽和调节光线调节眼内温度内层视网膜感受光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眼内容物:屈光间质眼附属器包括:衬附眶内的骨膜、筋膜眼外肌眶内容眼睑结膜和泪器眼球解剖示意图眼部血管动脉:1、眼动脉:2、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眶支→经视乳头穿入眼内→颞上、颞下、鼻上、鼻下。3、睫状血管:(1)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及视网膜外层。(2)睫状后长动脉:睫状体,虹膜。(3)睫状前动脉:结膜前动脉,睫状体、虹膜、巩膜。静脉:1.视网膜中央静脉(CRV):与视网膜中央动脉伴行。2.涡静脉:为引流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的主要血管。脉络膜后部的静脉向前集合,赤道前的脉络膜静脉则向后集合,在赤道部形成4~5支涡静脉。因涡静脉的穿行与眼球轴向平行,一般不易为彩色多普勒显示。仪器与方法正常声像图正常视神经声像图正常眼动脉频谱正常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频谱正常的睫状后短动脉频谱玻璃体疾病玻璃体后脱离:为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脱离。原因可为玻璃体内机化条牵拉,视网膜脉络膜出血渗出压迫所致。玻璃体脱离以玻璃体基底部为界分为前脱离和后脱离,临床上以后脱离常见。声像图(1)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可见与视网膜相连的条状光带,为中强回声,光带连续,动度大,后运动试验明显。(2)完全性后脱位表现为连续光带,不与眼底光带相连,动度和后运动明显。(3)CDFI:光带无血流信号。玻璃体脓肿:感染性玻璃体炎症是因细菌、霉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引发。由于玻璃体内无血管存在,是一个良好的培养基,所以一旦发生感染,病程发展迅速且难以治疗,可导致脓肿的形成。炎症晚期可使玻璃体收缩,导致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最终导致眼球萎缩。声像图:脓肿呈中强回声,无明确边界,一般不与眼底光带相连。脓肿内无血流信号。视网膜疾病临床表现:视网膜脱离常发现眼前闪光,视物变形、视力减退,视野缺失。声像图(1)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暗区内出现强回声光带,典型脱离声像图呈“V”字形或“Y”形,薄而整齐,凹面向前,后端连与视乳头,前端可达锯齿缘。光带有轻度运动,但后运动阴性。(2)CDFI:光带上可见血流信号,并可见两条伴行的动静脉,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连续。部分性视网膜脱离完全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RB):这是一种起源于胚胎视网膜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家族性和遗传性倾向。多发生于3岁以前,20%双眼受累,个别的病例可发生在成年,甚至老年。发病率在眼部肿瘤中占据首位,占眼部肿瘤的33.8%,眼内肿瘤为70%。由于此瘤恶性程度高,并可引起全身转移而死亡,发现与治疗较晚者,风险因素较大。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只要诊断及时,处理得当,治愈率可达50%以上。【临床表现】按肿瘤发展过程,常分为四期:①眼内生长期:②青光眼期;③眼外蔓延期;④转移期。一般说来,早期多从眼底之后极下方开始,起源于内核层者多见,常为许多灰白色小结节,或较大的白色结节被许多卫星小结节所包围。以后的发展和肿瘤的起源有关,起源于内核层者从视网膜内面有肿块向玻璃体突出,表面常有粗大新生血管或掺杂出血斑。扁平型者沿视网膜平面发展,视网膜血管粗大弯曲,可拟似视网膜血管瘤。不管肿瘤以何种形成开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终将玻璃体腔填满,显示黄光反射,状如猫眼,故有黑蒙性猫眼之称。声像图:(1)肿块型:玻璃体腔内半球形或球形肿块,起自眼底光带。(2)不规则型:玻璃体腔内形状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整齐。以上两种类型肿块的回声强弱不均匀,内可见囊性暗区,80%以上的患者还可见“钙斑”,且后方有声影。(3)弥漫浸润型:眼底光带均匀性增厚,呈波浪状,常伴有视网膜脱离。(4)CDFI:瘤体内可见红蓝伴行的血流信号,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连续。肿块型不规则型弥漫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儿视网膜病变Coats病脉络膜疾病脉络膜黑色素瘤:是常见的眼内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于中老年,一侧多见。肿瘤多位于后极,早期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继则眼压增高。常伴发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浑浊。声像图(1)形状:半圆形或蘑菇形多见。(2)边界:在肿瘤表面有完整的视网膜时,声像图上前缘回声强,接近后壁时消失。(3)回声:边缘血管呈窦样扩张,故声像图上前缘回声光点多而强,后方回声逐渐减少,接近球后壁时形成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即“挖空”现象。(4)脉络膜凹:局部脉络膜被瘤体占据,与挖空区相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