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思考.pdf
上传人:慧颖****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财务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思考.pdf

财务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思考.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思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保证所有相关的信息得到最公平的披露‚减少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的运作透明度‚保护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应当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财务报表‚以及对投资者的决策有重大意义的信息‚确保公司所有股东都受到公平和同等的待遇。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来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机制。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以下两大类问题: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与信息披露的虚假性。 (一)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上市公司往往把会计信息披露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不是把它看作一种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该获得的权利‚因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披露相关信息‚而是抱着能够少披露就少披露‚能够不披露就尽量不披露的心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况。 (二)信息披露的虚假性。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普遍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并伴随着大规模的信息造假‚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信息的产生及其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很难预期‚买卖双方对股票价值的变化‚判断就很不确定;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十分容易引起价格操纵‚导致股票价格的严重扭曲‚由此造成证券市场上供需双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机。一方面加大了证券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1.虚增利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交易、股东配股、终止其股票上市等法律法规中的条文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使得上市公司追逐账面利润、操纵盈利的动机。 2.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的资金用途使用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如果改变用途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可是我国上市公司常常出现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与招股说明书不符。某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绝对控股的地位‚改变资金用途时不征求其他股东意见‚不履行及时公告义务‚任意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招股说明书中所谓的投资项目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工具。 3.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比起虚增利润而言‚上市公司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似乎有着更多更复杂的动机。为了上市‚为了配股‚为了收购成功……等等‚不少上市公司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进行了虚假陈述及信息误导。 4.盈利预测弄虚作假。盈利预测是上市公司对未来的经营成果所作的预计和测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并且所涉及的是尚未发生或者是可能不会发生的事项。很多公司发行上市时为了尽可能多的募集资金‚在盈利预测方面弄虚作假‚甚至恶意操纵盈利预测‚对广大投资者产生恶劣的误导作用‚最终使得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是导致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原因。 1.上市的诱惑。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初步建立。证券市场的建立为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的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空间和渠道。在对150家(次)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研究:共有13家公司基于包装上市的目的‚或者利用各种手段虚增利润‚或者制造虚假证明文件进行虚假陈述‚发布误导性信息;其中8家上市公司涉及虚增利润约4.7亿元。 2.配股的诱惑。公司上市之后随着业务的扩展‚规模的扩大‚除了依靠自身的经营积累‚更需要外界的资金补充‚上市公司对货币资金的需要是持续的。中国上市公司包装会计数据‚披露虚假信息‚以达到规模扩张的目的。 3.特别处理及摘牌的威胁。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具备强制退市机制‚我国对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也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我国上市流通采用行政审批制‚在壳资源的超值诱惑下‚有些公司大搞财务包装‚玩弄披露游戏‚以免于特别处理和摘牌的威胁。 (二)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