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苏州模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苏州模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对话嘉宾: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蒋宏坤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吴栋材江苏省苏州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已进入纵深推进、攻坚突破、整体提升的新阶段,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怎样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如何保证农民的最大收益等难题。苏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已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其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领导和农民代表。城乡一体化――既是发展问题更是改革问题韩俊:城乡一体化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亮点之一,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使得农业更有活力,农村更有实力,农民更加富裕。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精髓在于锐意改革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越来越健全,对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自2006年以来,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课题组,对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研究。我认为,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经验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目的在于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构建平等协调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目前苏州城乡收入比降低到1.93:1,远低于全国3.13:1的平均水平,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这是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这“五个统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和抓手,是科学衡量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主要尺度。苏州加快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在城乡发展“五个统筹”方面远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城乡一体化既是发展问题,更是改革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旨所在,就是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而要使这一要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既涉及公共财政、就业、土地、户籍等方面配套,也涉及农村自身的改革。敢于争先、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是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经验的精髓。当前,全国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深水区,在土地使用、金融支持、产业转型、资源配置、经营机制、社会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突破。相信各地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苏州实践――锐意改革创新机制蒋宏坤:苏州市自2008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之后,又被列为国家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我们紧紧抓住改革试点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现实路径,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规划、富民强村、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五方面的长效机制,走出了苏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采取了“五大举措”:第一,苏州基本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四规融合”的规划机制。在规划引导下,积极推进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鼓励农民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目前,全市90%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91%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49.5%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累计46万户、130多万农民实现了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第二,苏州大力发展以股份合作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走出一条“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的强村富民之路。到2012年年底,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205亿元,村均稳定性收入582万元。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农村各类新型股份合作组织141家,累计达到4069家,持股农户比例超过96%。第三,苏州在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中,坚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优先领域、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途径、作为优化生态的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