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析西北地区观赏花木的扦插育苗技术浅析西北地区观赏花木的扦插育苗技术摘要:本文结合西北地区特有气候条件,着重从扦插育苗的概念、原理、分类、影响要素、技术要领和扦插苗圃地的管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分析了在西北地区特有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观赏花木的扦插育苗技术。关键词:观赏花木扦插育苗Abstract:Inthispaper,NorthwestTerritoriesuniqueclimaticconditions,focusingoncuttingpropagationfromtheconcepts,principles,classification,impactfactors,technicalessentialsandcuttingnurserymanagementandprecautionsanalyzedintermsuniquetotheregioninthenorthwestdryandcoldweatherconditionsornamentalflowersforcuttingtechniques.Keywords:ornamentalplantscuttage中图分类号:S6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提倡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建立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人居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也促使园林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西北地区,由于受到气候、地理及经济、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园林建设事业发展缓慢,难以赶上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步伐。常规绿化树种苗木生产和观赏花木生产是园林建设事业的基础。在西北地区,常规绿化树种苗木生产已略具规模,但是,特别是陕北地区,观赏花木生产却难显成效,供小于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观赏花木往往来源于东北、河北、山东、两广、江苏等沿海经济科技发达地区,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环境差异大,成活率也不高。因此,建设适应西北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的观赏花木生产基地、苗圃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苗木生产,离不开扦插育苗技术。一、扦插育苗概念扦插育苗,即从植物母株上切下一部分如跟、茎、叶,插入基质中使之生根成长为完整植株的方法。扦插是目前观赏花木快速规模繁殖最常用的方法,不仅能够保持母本的良好遗传性状,而且相对成本低,成苗快,开花结实早,也适用于种子繁殖困难的物种,方法简便,应用广泛。二、扦插成活原理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是植物的再生作用,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切口部分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形成新的不定根和不定芽,称植物的再生作用。观赏花木繁殖广泛采用嫩枝或硬枝扦插,周期短,效率高。嫩枝插穗阻碍扦插时尚无根原质,插穗下切口先形成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长出不定根。嫩枝扦插易于成活,是因为嫩枝生长素多,半木质化枝条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高,组织幼嫩,分生组织细胞分生能力强,酶的活性强等,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和生根。三、扦插方法类型硬枝扦插法在花木的休眠期,采取充分木质化的一二年生枝条,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有条件的可在温室内扦插或插穗沙藏,于翌年春季扦插。插条的采集母株应品质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在同一植株上采取插条时要选择树冠上部向阳面发育健壮、充实的一年生枝条,大树最好采集基部的萌芽条。插穗的截制应在阴凉处进行;带?,从新枝与老枝想接处下部2~3厘米处下剪,带?枝条节间养分多,组织紧密,发根容易,成活率高,幼苗长势好;插穗的长度控制在10~20厘米,保证2~3个饱满芽;切口平滑,上切口切平口,距芽1厘米,下切口切斜口或双斜面,宜位于节下或叶柄下0.2~0.5厘米,因为节部营养多,根原质多分布在芽附近,下端节上的芽应保留,便于生根;常绿阔叶类保留2~4个叶片;针叶树种要带顶芽,剪除下部叶;落叶树种应剪去下部分杈,以利于扦插入土和扦插生根后的高生长。插穗的储藏枝条埋在湿润、湿润、通气环境中,分层埋,成捆捆扎,以便越冬。扦插春、秋均可,以春插为主,扦插时间一般在发芽前1~2个月气温恒定在10摄氏度为宜。扦插深度依据物种和环境而定,落叶植物种插穗上露一芽;常绿植物种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根据扦插基质、插穗状况和崔根情况,分别采用直插、开缝插、穿孔插和开沟插等。嫩枝扦插法在植物生长期间利用半木质化的带叶嫩枝进行扦插。适合硬枝扦插不宜成活的植物种,以常绿灌木为多,雨季扦插。插条的采集5~7月份当枝条达半木质化时采集。过早枝条幼嫩容易失水萎缩干枯,过迟枝条木质化,生长素含量低,抑制物增多。早晚温度低湿度高时采条,水桶盛穗保湿,严禁中午采条。插穗的节制长度4~12厘米为宜,含2~4个节间,插穗粗壮,切口平滑,下切口应在叶或腋芽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