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船”的诸葛亮聪明吗?——一节研讨课的收获.docx
上传人:Do****76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借船”的诸葛亮聪明吗?——一节研讨课的收获.docx

“借船”的诸葛亮聪明吗?——一节研讨课的收获.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借船”的诸葛亮聪明吗?——一节研讨课的收获“借船”的诸葛亮聪明吗?——一节研讨课的收获课程改革以来,一切都在变。这不,一种新的校本教学研究方式也应运而生:课堂即席研讨。这种研讨课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研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课的教师有问题可以停下来,向大家咨询或研讨;听课教师有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走上讲台,组织教学。我有幸参加了这样的一节语文研讨课,收获颇丰。那天,学的是《草船借箭》,参加研讨的一共有二十位教师。课堂开始进行得非常顺利,当学到向鲁肃“借船”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时,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可也有一部分认为这件事本身非常平常,不同意,一时双方难分高下,争得面红耳赤。教师一时也没了办法,于脆停止了教学,开始向听课教师诉说苦衷:“现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一争起来没完没了,常常弄得我没有办法。这个问题我又解决不了了,你们谁来操作一下?”教师这么说,学生的讨论也停止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这时本次研讨课的主持人教师站了起来,“类似的问题我们常常遇到,现在就这一问题我们进行研讨。大家想一想,可以畅所欲言。”讲课的教师走下了讲台,站在了一角。一位教师站起来,“张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现在对‘神机妙算’这一个词理解得不深刻。”“那你试一试。”主持人发出邀请。“行!”这位年轻的教师也不推辞,走上了讲台。师:“同学们,什么叫神机妙算?”生:“就是非常聪明。”师:“仅非常聪明行吗?”生:“就是特别特别聪明,就像神仙一样。”师:“对了,有着非常聪明的才智,这决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同学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生:“同意。”“好!”教师非常满意,“那你们看,诸葛亮知道鲁肃忠诚,所以大胆地向他借船,没有聪明的才智能做到这一点吗?”原以为这样一引导,学生就没有问题了,可是反方并不认账,“我不同意,”学生非常坚决,“预见大雾、预见曹操不敢出战,这确实高明,但借船不算,因为都知道鲁肃老实,不打小报告,向他借船这不算什么神机妙算!”一时间,学生又开始争论,几个回合下来,不但没有说服学生,连上课教师自己也被绕糊涂了,摇着头走下了讲台,“不行不行,我想简单了。”又一位教师站了起来,“我认为这是学生不了解三国的全貌,你看这样行不行。”说着她走上了讲台,“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吗?”反对意见最大的同学摇了摇头。“我建议你有时间的话,看一看这本书,你如果全方位地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你可能就理解了。”学生还是不服气,“在我们的同学中,我都了解谁的嘴牢,谁的嘴不牢,也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也是神机妙算了……”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这时,一位教师站了起来,大声说,“我认为这个学生的回答本来就是对的,你们非要进行辩论,其实这不能算在神机妙算之列。”此话一出,教室一片哗然,不少教师立即反对,“诸葛亮三借太聪明了,借船、借天、借箭,怎么不算?”可能是从来没有见过教师辩论,学生不说话了,睁大了眼睛,惊奇地望着教师。这时,一位一直没有发言的教师站了起来,声音不大,但观点非常新:“听着大家的辩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样的辩论有没有价值?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个结论?”“不要结论,给学生教会个什么?”“我觉得这正是改革的热点。课堂上我也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非常头疼,事实上,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考也不能没有答案吧!”“我觉得答案是要有,但是不是有必要将学生领入我们事先设定的框框当中:借船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或不能说明,读者各有各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再者说了,我们何必要将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教师们都陷入深深的思考。“如果你上,你怎么上?”突然有人问。“我试一试”,她也走上了讲台,问这个同学“周瑜对诸葛亮有一个评价,‘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诸葛亮。’你觉得周瑜对诸葛亮的评价对不对?”“对。”“谈谈你的理由。”学生说了自己的理由,惟独没有讲“借船”的事。“这就行了”,这位教师双手一摊。“不要标准答案了?”教师们似乎都不理解,“这就是改革?”这时,不少人将眼光转向了我,“李老师,”主持人笑着对我说“大家想听一听你的意见。”没想到将矛盾交给了我。我也被这种浓浓的研讨气氛所感染,于是,也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我的观点也不一定正确,既然是研讨,我也谈谈我的观点。我一直在思考最后一位教师的意见,我们真的有没有必要这么注重‘标准答案’?现在主张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提倡创新,尤其是语文学科,怎么体现这些变革我也只是思考,一直没有答案。”“李老师,如果让你讲,你怎么办?”开始挑战我了。我也是语文教师出身,今天研讨的气氛这么好,于是我没有拒绝,走上了讲台,但心中也确实没有底。“我也没有主意,但我有一个建议,搞一次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