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pdf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广播的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广播发展电视的发展●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电视传播。●4、有线电视●5、数字电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视节目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一、彩色电视的制式1、NTSC制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TelevisionSystems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2、帕尔(PAL)制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3、塞康(SECAM)制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不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时效性强●受众广泛●内容、表现手段丰富●接受的随意性●接受的顺序性●转瞬即逝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做“杂志型节目”。●特点1、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固定2、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3、板块式节目内容多样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一、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必要性1、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2、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二、广播电视栏目化的传播优势从媒介地位来看,有利于广播电视在于其它媒介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从功能上说,有效地发挥了广播电视新闻各种文化功能;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受众的需要;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1、1958——1978年,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处于非规范化阶段,电视新闻基本上处于“记录片”的阶段;广播的新闻节目已初步开始了新闻栏目的尝试。2、1978——1987年,从《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开办。这一阶段是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兴盛与发展的时期。3、1987——1992年,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新闻半小时》栏目的创办。这一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逐渐走向成熟,开始进入了广播电视新闻杂志型的发展时期。4、1993年至今,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的创办为代表四、“焦点现象”与广播电视深度报道(1)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的综合方式,而不是一种新闻体裁。(2)深度报道弥补了广播电视传播的弱势。(3)体现了对新闻事件的本质和信息相关性的分析。(4)深度报道也要突出广播电视现场性和实效性的特征。第三节谈话节目●谈话类节目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叫“TalkShow”,港台媒体也将其翻译为“脱口秀”。一般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有些采用开放现场热线等形式接受场外受众的参与。谈话类节目把人际传播引入到大众传播的形式中,主持人、嘉宾与参与节目的受众有问有答、亲切交流、相互讨论.●谈话类节目按照节目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新闻时政类(2)社会生活类(3)情感交流类。(4)专业话题类。广播电视事业的领导模式和管理职能●“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模式各级广播电视机构接受各级政府和广播电视部门的领导。●“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宣传工作、事业建设、行业管理广电事业管理模式产生背景1.计划经济时代的媒介体制与政府的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