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陪孩子玩游戏的父母的建议.docx
上传人:慧红****ad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给陪孩子玩游戏的父母的建议.docx

给陪孩子玩游戏的父母的建议.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给陪孩子玩游戏的父母的建议游戏中适当协助,也让孩子有独自学习的机会亲子游戏父母的6提醒:1、别剥夺孩子独自游戏的权利: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温馨提醒: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2、宝宝需要帮助别袖手旁观: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温馨提醒: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3、不要急吼吼地干涉宝贝: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裡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温馨提醒: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係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4、别以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温馨提醒: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5、要符合宝贝的年龄选择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温馨提醒: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和想像力。6、别轻忽良好游戏习惯的培养: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温馨提醒:玩具玩完了就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塬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经典亲子游戏的6建议:1、蹬气球:孩子仰卧床上,成人在他脚上方悬挂一气球,逗引他用脚来蹬踢。气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让孩子追着来蹬。这个游戏可进一步锻炼手眼协调、躯体及四肢协调的能力,提高反应的灵敏性和动作的準确性,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痞。2、滚皮球:成人与婴儿对坐地上,相距约l米。先示範着在地板上滚小皮球,几次后将皮球滚向孩子,让他用双手来抓,抓住了就开心大笑。也可对着墙壁滚球,等球弹回来再去抓。在桌上也可玩滚球游戏。3、戴帽子:这是一个配对游戏,家长把家裡的各种空塑料瓶的瓶身和瓶盖放成两堆,让宝宝来配对,给瓶子“戴上合适的帽子”。瓶盖的大小要区分明显,让宝宝在动手操作中加强观察的注意度,同时还能锻炼小手的肌肉。当然如果孩子拧盖子太困难时,我们可以先要求孩子把盖子扣上。4、合作画:家长可以和宝宝合作进行“美术创作”。家长用深色粗笔划单线条图画,其中留些简单直线用浅色粗笔划,让宝宝用深色粗笔在浅色线条上描摹,合作完成一幅图画。等宝宝掌握后,可以将描摹改为临摹,由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5、传悄悄话:2岁大的孩子对悄悄话特别着迷,当他们自己能说悄悄话时,他们会很自豪。说悄悄话能有效的帮助宝宝集中註意力,同时还有助于宝宝学着调节声调。具体方法灵活多样,比如我们先小声地告诉孩子一句话:冰箱裡有西瓜和苹果,没有饮料。然后让孩子用悄悄话的形式告诉另外的家人,事后再检查正确率,根据结果来改变悄悄话的内容和长短,从易到难逐渐提高游戏的难度。6、接数游戏:準备:数字卡片。游戏时,家长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孩子看后逐一读出数字。首先了解数字的排列,并加深其印象。接着提出要求,家长说出几个数,孩子接着往下数与家长一样多的数,例如:家长数1、2、3,孩子数4、5、6;家长数6、7,孩子接下去数8、9。孩子会玩后可让孩子先数,家长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