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现状及对策论文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现状及对策论文2022-03-2601:00:02小编:admin关键词:青海;女性;受教育;1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的现状所谓受教育程度,是根据人们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和反映出的知识文化水平来认定的,不同群体的人均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构成了群体规模的不等的教育存量。随着青海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女性接受教育的条件不断改善。小学适龄儿童和女童入学率分别由2000年的94。23%和93。09%提高到2006年的97。05%和96。7%;初、高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分别由2000年的78。35%和3。76%提高到88%和55。22%;青壮年女性识字率由2000年的72。1%提高到78。57%。新增女性劳动力和在职女职工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广大妇女逐步接受终身受教育观念提高。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女性受教育程度也有所改观,每万名女性人口中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明显提升;文盲人口有所下降;女性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男性相比逐渐缩减;女性受教育人口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减小而不断增多。如此情况为我省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有力地促进了劳动人口素质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传统习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青海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尽管有所提升,但仍远不及男性人口,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女性受教育程度在性别上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部门前不久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青海省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接受小学及小学以上教育的人口性别比为124。4:100,其中在小学接受教育的人口性别比为112。57:100;在初中接受教育的人口性别比为145。19:100;在高中接受教育的人口性别比为119。71:100;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性别比为134。84:10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在文盲、半文盲人口中,女性占67。2%,男性占32。8%。说明在受教育机会均等上,仍存在较大的不平等性。1。2受教育程度在城乡间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城乡长期存在社会结构制度的二元性,使得城乡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反映在女性受教育程度上。据第五次人口调查资料数据分析,从分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6岁以上人口看,61%小学文化程度女性分布在青海农村,初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城乡女性差距不是很大;而从大专、大学本科、分析生以上文化程度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村女性所占比例越低,依次递减为:36%、18%、16%。另据人口普查资料推算,2000年青海女性人均受教育年限为4。10年,其中城市为7。30年,农村4。63年,相距2。67年。而同期城市男性超过农村男性受教育年限仅1。94年,农村男性比农村女性多1。75年的受教育机会。可见,女性受教育程度城乡间存在较大差距。1。3女性受教育程在职业上存在较大差异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青海省各职业人口中,77。54%女性从事农、林、牧、渔及简单服务和粗放加工等职业,且82%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7。86%女性从事批发、零售、餐饮等商业服务工作;14。6%的女性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高校、科学分析等机构工作。而且文化素质低的女性一般分布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事体力劳动;文化素质高的女性多分布在第三产业,从事脑力劳动。可以看出,不同职业所需的文化知识水平含量是有区别的,文化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女性就业机会及女性人力资本含量多与少。14女性受教育程度在民族上存在较大差异青海总人口为543。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就占45%。全省妇女文盲比例高,而少数民族妇女文盲比例更高。2005年五普资料显示,未上过学人口中少数民族女性比汉族高34。7个百分,在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程度人口中,汉族分别是少数民族的3。71、4。94、和2。60倍;在大专、大学本科教育程度的人口中也分别高出少数民族女性2。25和0。51个百分点。缺少文化知识成为少数民族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享有平等权利的最大障碍。同时,妇女文盲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1。5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培训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培训是除正规教育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事实上,劳动者所具有的许多有用的劳动技能都不是在学校里获得的而是得之于各类培训。青海省女性接受培训的比例低于男性。2004年—2006年青海省培训社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30。5%、23。5%、24。4%。说明青海省女性接受培训的比例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2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成因分析青海省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的、观念的、政策的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的、经济的、师资的等客观原因。从深层次分析,笔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