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词名句摘抄古诗词名句摘抄(通用250句)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名句摘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1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2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24、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30、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32、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史达祖《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33、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34、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35、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36、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于谦《立春日感怀》3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38、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9、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李白《结客少年场行》40、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41、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42、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43、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隋宫》44、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45、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46、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47、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4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9、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李益《上汝州郡楼》50、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谢灵运《岁暮》51、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5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53、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54、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55、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5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57、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58、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59、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60、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6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62、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63、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64、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65、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李白《阳春歌》66、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67、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68、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69、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70、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