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docx

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题目: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研究背景及意义:稻米是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粳稻因为其耐冷、适应力强等特点,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粳稻生产中,种间杂交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提高粳稻的产量和质量,不育系杂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育性稳定的不育系并不容易获得。这种不育性导致了不良的小穗发育和没有有效的花粉,从而使得杂交种的产生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对于深入研究粳稻不育系的产生机制,提高杂交制种的效率,优化品种选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HL、CL型粳稻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交配,获得不育、恢复和自交群体,对其育性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2.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HL、CL型不育系和其恢复系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和比较。3.利用两型不育系的重组自交群体,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GWAS),探究不育、恢复相关的基因及其遗传效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两型不育系重组自交群体,通过育性表现和分子标记分析,对其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比较。使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GWAS),在恢复和不育系群体中寻找不育、恢复相关的基因,并探究其遗传效应。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选择HL、CL型粳稻不育系及其恢复系,构建不育、恢复、自交群体,观察并分析其育性表现。2.利用分子标记将HL、CL型不育系和其恢复系的遗传背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性。3.建立基于两型不育系的重组自交群体,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GWAS),在恢复和不育系群体中寻找不育、恢复相关的基因,并对其遗传效应进行探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育性表现、遗传背景和基因进行深入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预期结果:1.揭示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机制。2.鉴定不育、恢复相关的基因,在两型不育系中进行定位,并探究其遗传效应,为粳稻的育种提供参考。3.优化粳稻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提高育种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刘洋,杨建红,宋艳华.粳稻HL型雄性不育系主要不育遗传机理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8,(5):79-86.2.吴东睿,杜振权,孙小雨.CL152-type不育稻系遗传背景和不育维持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19,(3):37-41.3.孙洋,林荣,王亮,等.粳稻难以保持不育性状的原因及其对策[J].作物学报,2019,45(1):119-128.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