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贵州师范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贵州师范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招生就业指导处在认真总结201X年招生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遵照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处工作实际,特制定201X年工作计划。第一部分招生工作一、充分细致,做好招生准备工作(一)制定上报201X年招生计划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在与各学院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好201X年招生计划,并及时上报省教育厅。3月份,在省教育厅批准基本招生总计划后,具体做好分省分专业的招生计划。(二)制定上报201X年招生章程在制定学校总的招生章程的同时,制定好艺术、体育的招生章程,并及时上报省教育厅。(三)增加生源省份在去年22个生源省的基础上,争取今年再增加招生省份1个,总的招生省份达到23个。(四)进一步做好省外设点艺考的试点工作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做好201X年在省外设点,对艺术类考生进行术科考试的前期准备工作。(五)争取省教育厅的支持和各学院的配合,继续做好今年的专升本工作。(六)努力完成201X年招生计划努力完成学校提出的.201X年招生计划3800人,实际报到学生3550人的任务。二、加大力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一)认真做好今年的招生宣传工作采取小分队到县进中学宣传、媒体宣传、网络宣传、展板宣传、通过来我校培训的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等各种培训班协助宣传、组织已毕业校友宣传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二)切实抓好招生网站的完善工作在新网站上继续做好招生政策、考生问答等栏目,通过完善工作使招生网站的内容和形式达到更好的统一,以便在招生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科学规范,做好招生录取工作(一)严格规范地做好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和原则,认真做好考生的录取工作。保证整个招生录取工作在“阳光招生、公平招生、廉洁招生”的正确轨道上运行。(二)做好录取通知书发放工作认真、细致、准确地做好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打印及邮寄工作,保证这项工作的零失误。(三)做好预科生的录取管理工作继续与文学院配合,做好201X年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录取、管理工作。(四)做好新生复查工作协助教务处等部门做好201X年新生报到工作及新生入学资格的复查工作。四、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招生外部环境做好向省教育厅、省招生考试院的汇报、请示、沟通联系等工作,以获得他们对我校招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要与各高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建立经常的密切的联系,为学校的招生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部分就业工作201X年,我校预计毕业生293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206人,专科毕业生733人,就业压力大,工作任务艰巨。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认真总结2013年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学校总体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201X年就业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文件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满怀爱心服务学生,落实措施指导就业”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指导毕业生就业,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二、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确保就业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三、具体措施(一)进一步加强就业率的月报工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要求各学院要更加重视此项工作,更加准确统计上报,更加认真收集管理好毕业生就业支撑材料,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二)继续做好校园各种招聘会积极做好校园招聘会,做到平时中、小型招聘会不断,全校性的大型招聘会举办1——2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各一场)。努力营造就业工作氛围,建立“人人都是就业工作主体”理念,宣传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三)完善就业系列讲座招就处与各学院联合举办各类就业系列讲座,注重讲座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四)继续做好求职简历大赛等大型就业活动通过继续做好毕业生求职简历大赛等就业活动,促进我校的就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就业效果更加明显。(五)建立健全相对稳定的就业工作专职队伍,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在学校编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并逐步把就业课教师纳入到各学院的就业专职管理人员中去,建立就业课教师工作档案。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修改、充实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不断推进该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六)积极推进就业课教师培训,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议将就业课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让就业课教师有计划、分批次参加省里就业课教师培训,持证上岗。利用学校内部资源,不定期地进行与就业课有关的教学新理念的培训,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开展好教研室活动。(七)继续做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