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学毕业论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动物医学毕业论文第二篇:内科医学的毕业论文第三篇:医学毕业论文第四篇:医学毕业论文标准格式第五篇: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动物医学毕业论文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第二篇:内科医学的毕业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住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54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6.3%)、低蛋白血症(59.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33.3%)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61.1%)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6月~2014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12诊断标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14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14研究方法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三篇:医学毕业论文听神经病(auditoryneuropathy,an)是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的一种有特殊临床表现的听力损伤,其诊断、处理皆有别于一般的感音神经性聋。gton等[1]1980年报道了4例患者,他们都有可测得纯音听阈,但引不出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此后,又有学者报道相似病例[,3],其中kraus等[3]最早注意到这类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听阈,后来进一步发现这类患者耳蜗微音电位和诱发性耳声发射多正常。1993年erlin等[4]首先在2例患者中发现诱发性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消失,并提出了一个“ⅰ型传入神经元病”的概念。1996年starr等[5]首次将其命名为听神经病,998年doyle等[6]报道了8例听神经病患儿。这种病变表现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顾瑞等[7]于1992年报道了16例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根据听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应有部分患者符合听神经病的诊断;1999年梁凤和等[8]报道了17例。临床特点听神经病发病率较低,且多自幼年起病。1999年rance等[9]在5199例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