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一节原生动物(yuánshēng-dòngwù)门的主要特征2.原生生物的发现(fāxiàn):(1)存在的时间:由化石可知,15亿年前原生生物就已存在。(2)发现(fāxiàn)的过程:16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在放大270倍的视野下发现(fāxiàn)许多微小生物,其中有很多是原生生物。1678年至18世纪初惠更斯等许多(xǔduō)科学家,对原生生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记录和描述了许多(xǔduō)新种。1838年Ehrenberg才首次对原生生物作综合性论述。1848年C.T.VonSiebold制定了原生动物门并指明了其单细胞性质。3.主要特征(1)由单细胞和单细胞群体构成的真核生物。(2)身体微小,分布广,种类较多,目前已命名的有64000种,其中半数以上是化石种类。(3)出现水中行动的器官(鞭毛、纤毛和伪足等)(4)具备生物的各种营养类型,光和营养、吞噬营养和渗透(shèntòu)营养。(5)具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第二节鞭毛(biānmáo)纲(Mastigophora)2.形态(xíngtài)结构/3.营养方式(fāngshì)(1)光和营养: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2)渗透营养: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营养方式(fāngshì)来讲眼虫具动、植物双重性。4.呼吸(hūxī)和排泄5.繁殖(fánzhí):纵二分裂过程二、鞭毛纲的重要(zhòngyào)类群眼虫(yǎnchónɡ)盘藻(Gonim)团藻(Volvox)夜光虫(Noctiluca)沟腰鞭毛虫(Gonyaulax)裸甲腰鞭毛虫(Gymnodinium)小丽腰鞭毛虫(Gonyaulaxcalenella)钟罩虫(Dinobryon)尾窝虫(Uroglena)合尾滴虫(Synura)赤潮:是指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是一种海水污染现象。赤潮的颜色由形成(xíngchéng)赤潮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种类的色素决定(夜光虫—红色绿色鞭毛虫—绿色硅藻—褐色)。赤潮实际是各种色潮的统称。赤潮发生时海水常带有粘性和臭味。多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上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弯水域,一般春季为盛发期。形成(xíngchéng)赤潮的生物主要是微、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已知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夜光虫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重要赤潮生物,在我国为主要的赤潮生物。成因:水域有机物污染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当大量(dàliàng)的富含营养物质(N和P)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入海,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赤潮生物急剧繁殖从而形成赤潮。危害:堵塞鱼类的腮,使其窒息而死;消退时,尸体分解消耗大量(dàliàng)的氧气而使海水严重缺氧;含有毒素,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会导致人类中毒死亡。赤潮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19世纪60年代以前仅记录4次,70年代20次,80年代72次。2000年一年就发生了28次。(二)动鞭亚纲锥虫(Trypanosoma)隐鞭虫(Cryptobia)披发(pīfā)虫(Trichonympha)领鞭毛虫(Choanoflagellates)变形鞭毛虫(Mastigamoeba)一般以鞭毛为运动器,鞭毛数量不等,通常1~4条,少数数量极多营养方式有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tūnshì)营养三种无性生殖通常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或整体结合。以包囊度过不良环境第三节肉足纲(Sarcodina)2.形态结构(jiégòu):虫体透明,无固定形状,最大的直径约200-600微米。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为极浅的蓝色,原生质不停的流动改变形状。3.运动(yùndòng)和摄食胞饮作用:变形虫在取食液体食物时,液体中的一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形成管道,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液泡,移到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xiǎotǐ),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因这种取食方式很象饮水故称胞饮作用。排遗:排除不能消化吸收的残渣的现象。变形虫摄食后在食物泡内进行(jìnxíng)消化,已消化的进入周围的细胞质中,不能被消化的随变形虫的前进相对留于后端,最后通过质膜排出体外的现象。4.营养(yíngyǎng)方式:吞噬营养(yíngyǎng)和渗透营养(yíngyǎng)二、重要(zhòngyào)类群生活史包囊(bāonánɡ)表壳虫(Arcella)砂壳虫(Difflugia)有孔虫(二)辐足亚纲第四节孢子(bāozǐ)纲(Sporovoa)解放前全国每年的发病数3000万以上新中国成立(chénglì)后,通过多年的积极防治,疟疾病人由几千万—几十万—几万(近年有小幅回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