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针法灸法学2古代的针具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针尾其他针具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10111213二.选择体位和消毒三.毫针刺法舒张进针法---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多用于腹部穴位。(短针)提捏进针法---皮肉浅薄的部位,特别是面部。(短针)171819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222324252627针刺的深度3.行针手法(2).辅助手法:循法,刮柄法,弹柄法,搓柄法,摇柄法,震颤法等。得气: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针刺得气时,病人在针刺部有酸胀重麻感,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医生持针的手上感觉到针下有沉重紧涩。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针下空虚无物。不得气的原因:(1)取穴不准确(2)未能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3)病人体质虚弱,经气不足,所以气行缓慢,久待不至。(4)由于疗程过长(5)由于其他病理因素造成局部感觉迟钝(6)危重病人如不易得气,常表示经气虚衰324.补泻手法(1).捻转补泻(2).提插补泻(3).徐疾补泻(4).迎随补泻(5).呼吸补泻(6).开阖补泻(7).平补平泻5.留针和出针四.针刺注意事项3.皮肤有感染,溃疡,肿瘤部位,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对胸胁,腰背部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防意外。项部的哑门,风府等穴,要注意角度和深度,以防事故发生。6.针刺眼区腧穴,掌握好一定的角度和深度,针法宜轻,幅度小,以防意外,出针时注意按压,以防出血。4445464748五.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5051灸法一.灸用的材料545556二.常用的灸法58596061直接灸6465666768间接灸70717273艾卷灸75温针灸7778三.艾灸的作用四.灸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艾卷灸温和灸---慢性病为主雀啄灸---急性病为主温针灸---既需要留针,又需要灸的疾病2.禁忌症(1)凡属实证,热症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2)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4)婴幼儿囟门禁用直接灸。838485五.灸法注意事项拔罐法88火罐的种类90919293拔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