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5.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针刀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学习PPT教案.pptx

针刀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针刀临床应用一、针刀治疗的作用机理(一)针刺作用得气是针刺治疗的关键。针刀治疗刺激量大,以运针手法有纵行疏通剥离和横行疏通剥离,针至病灶或骨面,所经结构有经脉、络脉、皮部和筋经等。《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由此可见“气至”即“得气”,在疗效上的重要性。针刀治疗以其强烈的针感,不仅可以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也可用于治疗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可以按病变部位取进针点,也可循经取穴定进针点。针刺“得气”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针刀治疗得气感更强,因此,对风寒湿邪和伤筋等所致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更显著疗效。(二)闭合性手术松解作用4.松解术虽然产生新的损伤,由于循环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局部组织代谢恢复正常;针刀刺激作用又可能激活相关组织的酶类,使形成粘连和疤痕化的胶原纤维分解。其碎片被细胞吞噬和溶解,进一步使粘连和疤痕发生有利于解剖结构恢复的改变,血管神经卡压的情况得到改善,病理性应力消除,循环改善,软组织局部病灶治愈。5.调整关节功能紊乱的作用,由于粘连和疤痕得到松解;肌紧张消除,加之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使椎间关节和椎间盘等连接结构的功能紊乱得到调整。使椎间关节和椎间盘等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二、针刀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针刀治疗的适应症1.头、颈、躯干、四肢顽固性痛点:痛性结节、条索、增厚,由软组织增生,粘连和疤痕化形成。2.骨质增生:如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膝关节骨刺或跟骨刺。可以是牵拉或挤压所形成的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导致周围软组织发生变性,增生,粘连等病理变化。产生临床上的骨质增生症,引起疼痛。3.滑囊炎:如肩峰下滑囊炎,髌上滑囊炎和髌下滑囊炎等。滑囊慢性无菌性炎症,往往有渗出和增生性炎症过程,滑囊壁粘连,增厚,局部疼痛。4.腱鞘炎:如屈指肌腱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腱鞘慢性无菌性炎症,腱鞘增厚,鞘管狭窄,局部硬结,疼痛;肌腱在腱鞘内有活动痛。5.肌筋膜炎:如项背肌筋膜炎,臀肌筋膜炎等。肌筋膜无菌性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条索,硬结,有疼痛和压痛。6.末端病:如网球肘,跟腱损伤等。肌或腱在骨的附着部发生纤维性变,腱围炎症等病变;慢性炎症过程引起疼痛或活动痛。7.骨关节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脊柱炎等。病变涉及骨、关节、椎间盘、椎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病理变化复杂,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8.手术或创伤后遗症:手术造成的损伤过大或创伤较重,或其他因素影响(如术后或创伤后感染等),损伤部位渗出,细胞浸润,增生,粘连及疤痕修复。疤痕挛缩,导致肌腱,关节等结构功能障碍,产生疼痛。9.血管神经卡压综合征:此类疾病多由骨筋膜管粘连,挛缩引起鞘管狭窄所致。如腕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等。10.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针刀松解起减压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减能轻症状。(二)针刀治疗的禁忌症除上述禁忌症之外,针刀疗法还有其特定的禁忌症三、四步进针法(一)定点定点消毒定点(二)定向(三)进针点加压(四)刺入进针刀操作四、运针法(一)对软组织进行锐性松解和刺激的运针手法1.纵行切割3)稍微提起针刀,加大针刀柄的倾斜度,离第二个切口1-2毫米间隔处,再穿刺透过。4)再稍微提起针刀,沿纵轴方向将针柄向另一方向倾斜,离第一个切口1-2毫米间隔处,重复穿刺透过。5)同法,稍加大倾斜度,离上一切口1-2毫米间隔,再穿刺透过。一次进针,一般切割3-5次,如需要切割的间距过大,则应出针后,另择进针点治疗。2.横行切割3.纵行摆动4.纵行推动(二)对软组织进行钝性松解和刺激的运针手法1.横行摆动2.横行推动3.弧形盘动(三)在骨面上进行松解的运针手法1.横摆铲掀2.横推刮削3.骨缘铲剥以上是基本运针手法介绍,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组合。如筋膜间的硬结或条索可选择锐性松解刺激手法为主。如骨缘的软组织增厚,可选择在骨面上进行松解刺激的手法为主。(四)高频刺激和疏通软组织的运针手法1.纵行抖针2.横行抖针五、针刀治疗中的意外情况及处理(一)晕针(二)断针处理预防措施(三)周围神经损伤(四)出血出血的处理出血发生,应停止针刀治疗,出针,局部压迫5-10分钟;然后对患者观察半小时。一般可不做特殊处理,出血处淤肿两至三天可自行消退,若血肿两至三日后未消退者,可做局部热敷,按摩,理疗或用活血化淤药。出血24小时内不宜热敷,热敷可促进局部循环加快,破裂血管尚未完全闭合,可引起血管扩张,出血更多。六、针刀治疗的无菌操作规程1.施术环境消毒2.器械灭菌消毒3.施术者消毒4.患者施术区消毒5.施术时以无菌镊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