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娜丽莎》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蒙娜丽莎》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pdf

浅谈《蒙娜丽莎》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蒙娜丽莎》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摘要:17世纪中期,达·芬奇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而他的名字和《蒙娜丽莎》出现,曾经在枫丹白露宫编纂艺术品目录的班·尔汤,把《蒙娜丽莎》称为“画中之画、首屈一指”。该作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是西方绘画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关键词:达·芬奇;《蒙娜丽莎》;明暗法;晕涂法一、达·芬奇与《蒙娜丽莎》简介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哲学家和科学巨匠和发明家。他善于将绘画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他在艺术上最大的贡献是运用“明暗法”和“晕涂法”使平的画面呈现空间感和立体感,《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蒙娜丽莎》约完成于1503至1505年,板面油画,面积极小:只有77厘米长,53厘米宽。它是代表达·芬奇最高艺术成就的一幅享有盛名的肖像画杰作,收藏于法国的罗浮宫博物馆。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大约有600万。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樣誉满全球,同时还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二、艺术特征在形式的处理上,达·芬奇打破当时传统的构图方式,加强了人物时代特征,突破中世纪教会禁止人物肖像画到腹部以下的荒谬规定,公开对抗中世纪的观点,其美学价值也首先体现在于这种先进的审美理念中。再看蒙娜丽莎端坐的姿态和交搭的双臂,都处在一个金字塔式三角形构图中,显得大方稳重而端庄。该画作没有中世纪绘画中呆木僵硬的表情,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术,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妙笑容,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眼角和嘴角融入在阴影中,使得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详又意味深长,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谈论她那迷人神秘的微笑:它似乎在变化,随着时间和角度的不同,观者的感受似乎都不同。达·芬奇《蒙娜丽莎》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她的姿态和微笑上,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完美绘画技法的产物,他在画中运用了“明暗法”和“晕涂法”,富有创意地对比运用光和影,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明暗法是达·芬奇在发现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无截然分界。晕涂是达·芬奇独创的特殊绘画技法之一,特点是使用到特殊透明的油彩,通过模糊底层色彩的明暗界,色彩逐渐融合过渡限达到塑造人物真实细腻的实体感。达·芬奇独创的两种技法在《蒙娜丽莎》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间色调和反光部位时特别注意过渡,在“蒙娜丽莎”人物形象上你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明暗交界线,特别在表现其脸部和人体转折处时,画得非常柔和圆润,用色很薄。那双眼睛周围、那生动的红色小圈和毛发,从鼻尖到鲜嫩的粉颈,细看暗部更是透明干净,皮肤的弹性与肉感表现得极为真切细腻,真是无处不是生动的肌肤而非颜料堆砌。再看蒙娜丽莎端坐的姿态和交搭的双臂,都处在一个金字塔式三角形构图中,显得大方稳重而端庄。蒙娜丽莎深暗的服饰着装与明亮肌肤间形成富有对比的光感和节奏。其脸部、胸部和手部,明暗转折自然而富有变化。寥寥几笔流畅的衣纹不经意表现出服饰细腻的质感达·芬奇巧妙地运用晕涂法描绘,人物形象以及物体轮廓不那么明确,变得模糊含蓄,仿佛浮动于薄雾中,只有体积感呈现在画面上。运用光线和阴影的技巧来描绘人物和景致,使之呈现逼真的立体感同时赋予了蒙娜丽莎以独创的富有神秘诗意的光晕。光线和自然的色彩过渡柔和,使人物形象轮廓自然而协调,与背景形成一种巧妙的联系:石桥、流水、树丛等都在朦胧的空气中向后向远方逐渐隐去,以梦幻虚幻的空间将实在真切的人物形象推至观者眼前,整个景象犹如悠远的梦境。三、历史意义《蒙娜丽莎》是西方绘画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达·芬奇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凹凸感。”在文艺复兴初期画家普遍通过线条去表现透视,色彩单调且平板,艺术史学家普遍认为达·芬奇的这种技法发明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达·芬奇对光的独创性运用,以及“让画中人物流露出跃动的生命力”的崭新风格,超越了早期文艺复兴绘画中线条和色彩的生硬感,为西方绘画艺术开辟看新方向和道路。结语:从《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起,西方绘画艺术才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而在他之后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也都从他那里受益匪浅。自那时起,一直到印象派出现的几百年内,其所建立起来的三度空间的绘画体系人们始终无法逾越。达·芬奇把艺术视为科学,赋予艺术以力量和激情,他把绘画视为艺术中最高贵的形式。参考文献[1]马晓琳.《西方美术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2]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