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狂夫》阅读答案附赏析.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杜甫《狂夫》阅读答案附赏析.docx

杜甫《狂夫》阅读答案附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狂夫》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狂夫阅读答案附赏析2021-09-1610:00:01小编:admin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葆娟娟净,雨衷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答案:“含”和“裛”是颔联的诗眼。“含”字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为轻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之细小。(本诗的意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意境,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由狂夫这一形象统一起来)2、请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对“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答案: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赏心悦目之景和可悲可叹之事将“狂夫”这一形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意对即可)二:21.用自己的话概述横线处的内容:本诗写“狂夫”,如果没有前半部分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2分)22.请结合尾联赏析诗人“狂夫”的形象。(5分)参考答案:21.优美景致潦倒生计22.“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而是“自笑狂夫老更狂”。诗人不禁哑然“自笑”:这是一个越越狂放的老头儿啊!三:(1)“风含翠筱娟娟净”中“含”耐人寻味,历来为人所赞,请赏析它好在哪里。(3分)(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颔联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1)“含”字,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2分)(2)以乐景衬哀情(1分),此联写草堂的美景最主要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1分),进而正面衬托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1分)。简析:狂诗中尾联一句“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生活态度来对待打击的生活信念。而“老更狂”更是将这种顽强表现得畅快淋漓。所以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自然前四句的美丽景色与诗歌所抒发的感情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乐景衬哀情了。)赏析:这首诗与上一首同作于上元元年(760)夏天。诗的前四句细腻地描写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显示出人在自然中心灵的清静和愉悦。五六句调转笔锋,用凄凉的情调写出生活的艰难清苦和世态炎凉,七八句表明自己疏远仕途,狂放自适的心境。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