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赛心得体会课赛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课赛心得体会1由云南省教科院组织的“20xx年云南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于10月22日至26日在丽江市一中举行,来自全省各州市的18位一线教师参加了激烈而精彩的比赛,比赛旨在全面展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艺术修养。由各州市选派的1300余人参加了大赛的观摩活动,我市教研室分别安排了芷村、冷泉、水田、鸣鹫、老寨等5个乡镇中心学校的一线教师共7人参加了此次大赛的观摩活动。我有幸参加本次活动,从中倍受感触,现将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几点收获作简要介绍:一、比赛项目及日程安排每位教师的参赛内容为五项:(1)课堂教学展示(60分):上课内容为阅读教学,具体篇目自定,不限版本,不限年级,上课时间40分钟。(10月23日上午25日上午)(2)书写展示(10分):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4个四字词语(含成语),时间在3分钟以内,具体内容现场抽签确定。(10月25日上午)(10月25日下午)(3)诵读展示(10分):课内、课外内容不限,诵读形式鼓励创新,时间在5分钟以内。(10月25日下午)(4)知识素养现场答题(15分):考查内容涉及小语教材相关知识、小学语文教师根据专业要求应掌握和运用的综合知识及技能。现场抽签选题,在规定时限内现场答题。(5)才艺展示(5分):内容、形式自选,时间在5分钟以内。(10月26日上午)以上五项内容按顺序逐项进行展示,分数的相加即为参赛教师的最后得分。二、比赛方法及原则参赛选手所有比赛项目均采取临时抽签决定比赛顺次,评委(7人)对参赛选手各比赛环节实行现场亮分,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让参赛选手一展风采、观摩教师身心备受洗礼。三、奖项设置奖项设一、二两等,并增设书写展示、美文诵读、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才艺展示等四个单项特等奖各1名。四、观摩后感(1)课堂展示。老师们的课来看,有几个共同点:1、都能以朗读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无论从读的人次、遍数,还是形式上都很多。2、老师们都注意到了自身的示范作用,注重细节。我发现苏教版教材特别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重视字的书写。3、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老师们的课都能围绕目标进行设计,从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高。4、大部分的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设计的活动读书、思考、表演。孩子们思维活跃,兴味盎然。例如:在本次课赛中,有几位参赛选手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借助背景音乐有效的增强了教师范读的效果,能将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2)书写展示。每个选手听写4个成语,共16个字,再用3分钟把它们展示在黑板上。说实话,看到他们的粉笔字,我自愧不如:有的线条流畅,笔画之间呼应连贯;有的遒劲有力;有的布局美观,疏密有致;而大多数选手的作品是集几个优点于一身。我们中国的字,写好了就像一幅画。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有意识地练习,要求自己把每一个字写好。(3)诵读展示。听着选手们激情洋溢的诵读,我在想:如果我们的每一篇课文,老师在备课时都能熟读,都能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范读,把课文的意蕴传递给学生,那孩子们对语文的喜欢度会大大提升。(4)知识素养现场答题。选择题涉及到地理、历史和文学知识类。论述题最能体现选手的语文素养,要抓住要点,组织好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5)才艺展示。有舞蹈、唱歌、朗诵、讲故事、茶艺表演等。选手们展现了他们作为一位语文老师的文艺素养。对选手们来说是比赛,也是以艺会友。对评委来说,是欣赏。这是大赛中最轻松的一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并在学科以外有自己的特长,那学生会更喜欢这个多才多艺的语文老师。当这次“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拉下帷幕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我感觉当下的教育形势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又提到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不是对个体而言,而对语文教师这一个群体。我们当一个语文教师已经不仅仅把课教好,也不仅仅是利用课程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那么简单。单单从这一赛事的内涵来看,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已经从课程改革初期的“你知不知要这样教”转变到“你有没有这样教的水平和能力”这个层面来。如果从软弱的层面来看,当一个语文教师真的很难。课堂、写书、朗读、才艺、知识问答,那一项不是需要时间来浸泡。如果你想当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你既要学习孤独九剑,又要修练九阳神功。如果你想优秀,你也许还要练练少林的易筋经……话说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素养”何谈?他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丰富的知识储藏,能说会写、甚至能歌善舞,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及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应变能力,等等。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