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摘要】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一为了切实抓好今年我镇的粮食生产,根据中央、省、市和XX县有关粮食生产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的总体要求,以遏制耕地抛荒为抓手,恢复早稻生产为重点,认真落实水稻集中育秧相关措施,大力发展超级稻,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增收,通过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我镇粮食生产的发展步伐。二、主要目标今年我镇粮食计划种植面积20371亩,优质稻计划面积1.6万亩,重点推广双季稻。三、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责任成立了果园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覃芳同志任组长,副镇长周宾同志任副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经贸办、水管站、各村社区负责同志和分管农业工作村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镇农业服务中心),由邓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粮食生产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并要求各村(社区)成立相应粮食生产指挥部。在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按照联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的原则,明确目标责任和任务。(二)严格落实“八条措施”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粮食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20xx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八条措施》的各项要求,实现我镇“稳面积、攻单产、调结构、提效益、保安全”的粮食生产目标,确保我镇粮食增产丰收。(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1、在镇政府召开的粮食生产工作会的基础上,各村(社区)要在3月15日前,专题召开粮食生产和遏制耕地抛荒工作会议,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传达有关粮食生产会议精神,农技站在3月上旬搞好全镇的早稻集中育秧技术培训和扩大早稻种植的宣传发动工作。2、镇政府出动宣传车,到村进行专题宣传。3、镇政府印发技术资料到村到户,做到家喻户晓。各村办好一个粮食生产宣传栏。(四)严格落实“三个严禁”严禁抛荒、严禁双改单、严禁直播,对瞿杨线沿线、宋水线沿线、南干渠沿线(即古楼新村三字祥组、紫云坡组、石乔组,大河社区徐家坳组、木瓜塘组、大河塘组,杨泗庙社区殷家坳组、东毛嘴组、公兴塘组,红花村红花坳组、季鱼塘组、新大屋组,金江新村车田坪组等)长期存在季节性抛荒田,鼓励种粮大户或合作组织进行流转、代耕代种进行双季稻种植,并给予一定补助和奖励。(五)部门联动,全方位提供服务在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各相关单位既分工又协作共同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镇粮食生产技术指导,优化我镇粮食产业结构,完XX县局下达集中育秧任务。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组织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科技种粮兴粮;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耕地流转力度,积极扶持粮食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落实各项奖励措施;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组织全镇农业生产用机械调度,利用政策全面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落实1至2个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示点项目,扶持培育1至2个新型主体,打造1至2个优势粮食品牌。2、财政所。具体负责全镇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资金的及时发放。3、水管站。具体负责全镇粮食生产用水调度、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渠道疏浚、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六)加大督查力度3月中下旬全面督查早稻备耕工作,5月上旬督查早稻生产工作,5月下旬—7月中旬对全镇中、晚稻生产进行不定期全面督查,要求在6月20日之前全面完成耕地翻耕,在7月20日之前全部种上粮食作物。(七)检查考核将“三个严禁”工作纳入镇对村目标考核,实行书记负责制,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将在5月上旬、7月下旬左右对全镇各村(社区)粮食生产进行检查验收,对按要求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村(社区),年底目标考核时给予加分奖励(0.5分),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未按要求完成粮食生产任务,造成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和3亩以上耕地抛荒或10亩以上季节性抛荒的村(社区),在年底目标考核时粮食生产项记0分,同时追究支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工作责任并全镇通报。粮食安全论文篇二一是连年增产基础稳。粮食已经连续18年丰收。2007-2009年,产量是1万亿斤以上,2010-2011年是1.1万亿斤以上,2012-2014年是1.2万亿以上,2015年以来,连续七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就保证了粮食市场的基本供应。二是库存充足家底厚。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充裕,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了70%,小麦库存可以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企业商品库存增加也比较多,小麦和稻谷商品库存同比增长50%以上。三是播种面积连年增。落实耕地保护建设的硬措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