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精选.docx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1今年暑假,我认真细致地研读了20xx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感觉收获很大。通过学习,我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认识,这次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性质方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二、课程理念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康育人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课程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理念。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围绕核心素养,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又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既关注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以体育教师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三、课程目标方面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1、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2、总目标:①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②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四、课程内容方面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1、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2、体能学练主要针对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为学生增进体质健康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3、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主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与安全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4、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括若干运动项目。5、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五、基于以上的这些变化,在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1、树立明确的课程育人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应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与表现(做什么和怎么做)、结果(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使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3、在七~八年级,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原则上一个学期指导学生学练一个运动项目。在九年级,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保证学生初中毕业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4、必须保证规定课时的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5、加强对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具有对抗性的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减少花拳绣腿式的比画动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阳刚之气,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理解。总之,体育课的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改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