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原创押题预测卷 01(新课标Ⅲ卷)(正式考试版).doc
上传人:涵蓄****09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年高考生物原创押题预测卷 01(新课标Ⅲ卷)(正式考试版).doc

2017年高考生物原创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Ⅲ卷)(正式考试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7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生物(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和蛋白质种类均不同B.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不可能相同C.ATP只能在生物膜上产生D.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而突触前膜上没有2.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得到的数据一般要低于实际数值B.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都要在人群中进行C.研究暗反应过程、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D.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不可混合使用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经过调节产热会大于散热B.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方式都是神经—体液调节C.剧烈运动过程中,体温和细胞外液渗透压都会升高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4.某兴趣小组欲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本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B.避光条件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生长素浓度越高,则弯曲角度越大D.不会有两种生长素的浓度引起的弯曲角度相同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成了森林。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实施退耕还林前的农田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C.在演替过程中,森林阶段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高于灌木阶段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6.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基因型为AA,在该基因型的群体中偶尔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后代。现将基因型为Aa的植株隔离种植,让其连续自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大D.无变异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过程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可保持不变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9分)29.(9分)下图是水稻细胞代谢的示意图(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进行A和D过程的具体场所依次是、;a表示的物质是。(2)若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图中b的去向有。(3)研究表明,蓝光处理比白光处理能显著抑制水稻幼苗株高的增长。若要通过实验验证该观点,请简述实验思路:,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两组幼苗的株高。30.(9分)如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的体液免疫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除具有图示成分外,还具有。图中刺激甲细胞的病原体通常是经过细胞处理过的。(2)图中信息显示乙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图中乙细胞受刺激后,除了分化成丙细胞外,还分化成细胞。(3)图中丙细胞分泌的物质2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4)已知HIV的宿主细胞是T细胞,结合题中信息,解释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缺失的原因:。31.(9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甘蔗蛴螬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为了控制甘蔗害虫,1935年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而蔗蟾的引入非但没有达到预防蛴螬的目的,反而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澳大利亚正准备用一种当地的食肉蚁“以毒攻毒”,吃掉泛滥的有毒蔗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题干描述中没有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写出题干信息中体现的食物网。(2)题干描述中存在的种间关系有,研究生物的种间关系是在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