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精编.docx
上传人:邻家****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延安我把你追寻精编.docx

延安我把你追寻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我把你追寻(通用17篇)延安我把你追寻篇1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学生视角: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人们都说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难点: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识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教师思考:本文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于朗读。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重点:1、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设计特色:分组选学,合作拼接,诵读感悟。信息资料:搜集有关延安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音像等)教学要求: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变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延安我把你追寻篇2一、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三、教学建议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