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国学.docx
上传人:猫巷****永安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国学.docx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国学.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国学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别具一格的图书馆、教学楼、宿舍区坐落其间,来来往往的大学生让整个校园显得生气勃勃。而在一座不大起眼的三层楼房里,记者见到了这次采访的主人公杜泽逊教授。尼山学堂已经招收5届学生杜教授对尼山学堂充满期望今年53岁的杜泽逊教授,是古籍目录版本学、四库学和文献学方面的知名学者,也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还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间大概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就是杜泽逊教授的工作室。因为常年和古籍打交道,他把这里称之为校经处。杜泽逊教授现在带着一个博士生班,一个研究生班,还要给几个院系的本科生上课。除了上课之外,杜教授最喜欢呆的地方就是这个堆满了书的工作室了。2004年,杜泽逊教授承担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项目《清人著述总目》,2006年,学校把这间办公室分给了他的项目组,于是杜教授就把书和研究资料,从家里搬到了这里。现在这里四面墙上都被顶到天花板的书架盖住了,书架上摆满了上千册的书。在办公室的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写字台,台子上也是堆满了书籍,两侧坐满了正在校对古籍的学生,他们都是杜教授的学生。杜泽逊教授老家是山东滕州,1985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上了古籍所研究生班,之后就留在山东大学任教和做研究了。2012年杜教授开始主持一个重大项目《十三经注疏汇校》。除了繁重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之外,杜教授还有一个职务,那就是山东大学尼山学堂的班主任。尼山学堂是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的校级基地,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国学班。杜泽逊说,现在谈国学的人满天下走,高端人才是缺之又缺,所以急需要培养,量不必太大的,水平很高的一个群体。正是基于对国学的传承和研究,再加上山东是孔孟故里,儒学发祥地,山东大学在2012年开始筹备成立国学班,杜教授也参加了几次学校的座谈。杜泽逊告诉记者:后来经过反复反复讨论,决定要办这个国学班。并且确定这个班是学习国学的,要读原典,要进行小班制,要搞书院制等等。2013年尼山学堂正式成立,由儒学高等研究院负责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杜泽逊教授在儒学高等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分管教学,于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尼山学堂的班主任。杜泽逊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招了120个学生,但这120个学生要出一群人才。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尼山学堂已经招收了5届学生,每年只有20多人,对于这些学生,杜教授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们将来一定都会成才,而且是在国学方面能传承和做学问的高级人才。国学是高冷学科,搞国学的`必须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那到底是什么让杜教授有这样的信心呢?在采访中了解到,尼山学堂15级学生为了2016年元旦晚会创作的一个节目《兰花辞》,诗的作者是尼山学堂的老师,也是山东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王承略教授,而编曲和导演则是眼前这位尼山学堂的15级新生陈秀琳。陈秀琳告诉记者,当时听了王教授的辞后觉得特别美,就在一起商量了下搞了这样一个节目出来。陈秀琳去年报考的是山东大学的历史系,一直到下学期,她才知道山大有一个尼山学堂,专门学习国学的,而从小就对国学感兴趣的她,打定了主意要去尼山学堂。尼山学堂的选拔机制是愿者上钩在国学热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应的国学班,杜泽逊教授之前也对其他高校的国学班进行过考察,大部分高校的国学班都是从高考环节招生,很多学生进入大学的国学班以后都想换专业,这让杜教授感到不可理解。吸取了其他大学的教训,尼山学堂是从在校生,也就是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里面招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尼山学堂的学生一直都很稳定。杜泽逊称:有的学生就说得很清楚,现在要再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这辈子就没有改专业的机会了,所以来考国学班的学生可以说都是意向清晰。杜教授所说的这个情况的确很普遍,在尼山学堂有一位大四的学生张鸿鸣,他高中时候,就是按照父母的想法学的理科。虽然学的是理科,可张鸿鸣的兴趣还是在古文方面,一有时间就会自己看一些古书,父母看他成绩不错,也就没有多管。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张鸿鸣的父亲意外看到了尼山学堂的介绍,这引起了张鸿鸣的兴趣。张鸿鸣告诉记者:当时爸爸看到了尼山学堂从网上把课程表弄下来给我看了,因为开的都是古籍类的导读课,当时自己感觉这个课程很直接,和自己的兴趣很对口,当时就觉得能去尼山学堂就最好了,但是因为它高考环节不招生,所以先报一个专业进了山大再说。尼山学堂每年招收学生都不超过30人旨在培养国学大师像张鸿鸣这样,对国学感兴趣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这也就是尼山学堂选择从在校生中招生的基础,可是并不是学生想学国学,就能来尼山学堂的,进入尼山学堂的第一道关就是考试。杜泽逊告诉记者,尼山学堂没有限制敞开招生,来考试就考古文,出这个古文,考的都是真功夫。杜教授所说的这个考题,那就是随机从某本古书中抽取的章节,完全是繁体的,没有断句的古文,这对很少接触古书的人来说,和天书差不多。一门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