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pdf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个办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②列提纲或小标题。③画图。④小组表演。……三、指导学生用列题纲或小标题的方法及图示法介绍故事主要内容。四、再读课文。1、认真朗读课文,画下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2、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读读写下的感受。五、思考讨论:你认为船长的办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六、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1、回顾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跳水》,齐读课题。2、逆推法回忆课文内容。谁跳水?为什么跳?从什么地方跳?孩子为什么会到那地方?猴子为何这样放肆?结合回答板书板图:猴子孩子船长水手3、朗读课文,填写完成“跳水图”。①故事的发生、发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中进行的。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箭头标出来,并用最简洁的动词连起来。②学生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④师生交流:猴子追戏孩子逼逗跳水船长水手4、看图讲讲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趣、险、智……)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1趣猴子、孩子的淘气、顽皮2险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3智船长的急中生智、化险为夷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三、换角色讲故事。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讲给别人听?1、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讲?(追猴子时的心情怎样,事后想到些什么?……)2、如果你是一名水手,你会怎么讲?(得到的教训,对船长的佩服……)3、如果你是船长,你重点讲些什么?(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4、那只顽皮的猴子也想把这个惊险而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你想替那只猴子讲讲吗?要求学生任选一角色分组练习讲故事,然后分别指名四名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到前面讲。四、想象表演,完成作业。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材分析《跳水》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语文要素中也明确提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纵观整套教材,将“思维”要素以单元为主题展开训练,这是首次。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本课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逻辑关联。在环游世界的帆船上,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遇险,最后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猴子的“放肆”与水手的几次“笑”让孩子心情不断变化,最后失去理智走入绝境。而船长沉着镇静分析形势,当机立断做出决定,让儿子死里逃生,给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教学目标★1.通过关联猴子的举动与孩子的心情变化,明白水手的几次“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推波助澜的作用。2.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枪逼跳水”办法的好处,感悟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故事回顾情景再现1.孩子们,看这三幅连环画,你能按照“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追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