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pdf

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赋予所描写的事物以人格,含蓄地抒发了个人的品格和志向。下列诗句表达方式与本句不同的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B.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C.“思援/弓缴而射之”,朗读停顿正确。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与“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诗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答案】A3.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A.依偎.wèiB.僻.pì静C.唯恐.kǒngD.挪.nuó移【答案】A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哄.骗(hǒng)侵.袭(qīn)模.样(mó)果实累.累(léi)B.瘦削.(xuē)分.外(fèn)处.境(chǔ)蛮横.(hèng)无理C.松劲.(jìng)畜.养(xù)僻.静(pì)明晃.晃(huǎng)【答案】B5.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祝贺栖息剔.除(tì)B.阻拦泡沫领域.(yù)C.耽搁严峻花圃.(pú)D.惧全恐怖躲藏.(cáng)【答案】B6.与“翻箱倒柜”结构类似的词语是()A.万象更新B.悬灯结彩C.焉知非福D.司空见惯【答案】B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A.奄奄一息焉知非福过犹不急热泪盈眶B.赴汤蹈火悬崖峭壁自愧弗如追根求原C.身临其境随心所欲头晕目眩衣衫D.拨得头筹精兵简政张灯结彩垂头丧气【答案】C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涛的幽默表演逗得我哄堂大笑....起来。B.他是校篮球队主力,技术很好,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球。C.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D.课堂上我听得入了迷,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答案】A9.下列词语中,不全是形容时间流逝的一组是()A.稍纵即逝日月如梭光阴似箭B.时光飞逝昙花一现斗转星移C.寒来暑往岁月如流白驹过隙D.春去秋来雷厉风行暮去朝来【答案】D10.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考古学家的发现,使埋在土里的千年宝物能够重见天日。B.听了爸爸讲的笑话,我不约而同地大声笑了起来。C.我和迈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才坐在了一起。D.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答案】A11.选出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A.炽.(zhì)热分.(fēn)外侵袭.(xí)B.惊惶.(huáng)汤匙.(chí)间.(jiàn)断C.剥削.(xuē)丑恶.(è)徘徊.(huí)D.可恶.(wù)见微知著.(zhuó)搅和.(hé)【答案】B1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A.严峻僻静技高一筹见微知著B.彻底明媚司空见贯全神惯注C.宏愿领域五湖四海慷慨激昂D.恐怖无聊万不得已郑重其事【答案】B13.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篇章。用一个词语歌颂他们的英雄事迹,不恰当的是()A.坚贞不屈B.舍生忘死C.视死如归D.五湖四海【答案】D14.以下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志向的一项是()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答案】A15.下面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B.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C.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D.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答案】D二、积累运用。16.按要求完成句子。(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的不舍;语文是画,画里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风光;语文是歌,歌里有“,任尔东西南北风。”(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3)《好的故事》的作者是。该篇文章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4)在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诗人把什么事物赋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