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pdf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选手号:裁判员:得分:分内容操作要求评分标准扣分值人员准备:统一着装、衣帽整洁1仪表不符合要求扣1分。准备用物准备:治疗盘、心脏按压板、纱布三块、缺一项扣1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舌钳、开口器、电筒、弯盘、简易呼吸器、9分手套观察周围环境,确保安全。要求对上、下、判断观察不到位或未口述周围环境安全扣1左、右及周围环境观察到位。并口述周围环1环境分。境安全。拍患者肩部,问“喂,先生你怎么了?告知要求力度适宜,动作规范,不符合要求无反应”。要求靠近双耳旁呼叫两次,呼叫声5一项扣1分判断响有效。意呼叫:来人啊!抢救病人,请拨打“120“2未口述扣2分识、快速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呼吸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操作不规范扣1分,未口述判断结果扣3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体逸出)三步骤来1分,超时扣1分。完成,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告知无呼吸。摆放记录时间,病人取水平仰卧位,放于硬板或体位摆放不符合要求扣1分,未口述扣3体位地面上,垫胸外按压板,(就地抢救,口述),0.5分,未记录时间扣0.5分,未垫胸外word文档交流.并松解患者衣扣、腰带。按压板扣1分,未松解患者衣扣、腰带扣1分。检查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颈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定位不准确扣1分,未口述扣0.5分,3脉搏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口述无颈动脉搏动。判超时扣0.5分。动断时间不超过10秒。第一周期开始口述按压次数、频率、深度。按压频率:100次/分,每个周期按压30次,3未口述扣1分,口述错误1项扣1分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cm。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并口述。1部位不正确或未口述扣1分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胸外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按压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手法不正确扣3分,以5个周期记录数压据为准,错误1次扣0.5分,扣完为止。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cm,(以医学人体模型绿色指示灯亮为有效)而后迅速放25松,反复进行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1时间比不正确扣1分观察病人面色1未观察扣1分word文档交流.开放未操作扣2分,操作不规范扣1分,未清理呼吸道,观察有无假牙,并口述无假牙。2呼吸口述扣1分。道开放呼吸道,采用仰头抬颌法2未开放气道扣2分,操作不规范扣1分。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见胸廓抬起即可(以医学人体模型绿色指示灯亮为有效)送气时未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未松开在第5个循环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改用简扣1分,以5个周期记录数据为准,错人工易呼吸器(口述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误1次扣0.5分,扣完为止。呼吸量8—10L)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25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20次/分。吹气和患者呼气时医者用余光观察病人胸1未观察扣1分廓起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操作5个周期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心肺未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情况各扣1分,未口述1.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复苏扣5分,口述错1项扣1分8kpa(60mmHg)5有效2.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指征3.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4.散大的瞳孔缩小word文档交流.5.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足抽动,肌张力增高要求口述:复苏成功,进行下一步生命支持。1未口述扣1分时间从拍患者双肩开始记时:210秒。5超过210秒按每5秒扣1分。要求要求急救意识强,操作熟练,程序规范,动急救意识不强,操作不熟练,程序不规范,动作评价1作迅速迟缓扣1分。word文档交流.心肺复苏术提问(2015版)1、心肺复苏适应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及呼吸骤停,包括心跳骤停、室颤及心搏极弱、呼吸骤停。2、胸外按压深度:在成人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5-6厘米。对于婴儿、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青少年5~6厘米。3.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4、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