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器系列及航天科技小知识(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航天器系列及航天科技小知识(精品多篇).docx

中国航天器系列及航天科技小知识(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航天器系列及航天科技小知识(精品多篇)【说明】中国航天器系列及航天科技小知识(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神舟系列飞船有哪些篇一目前,神舟系列飞船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宇航员是杨利伟。2、2005年,神舟六号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3、2008年,神舟七号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翟志刚成为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4、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5、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宇航员是景海鹏,刘旺,刘洋(我国首位女航天员)。6、2013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宇航员是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进行太空授课)。7、2016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宇航员是景海鹏、陈冬。8、2021年,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宇航员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中国的航天器系列有哪些篇二一、“长征”系列“长征”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就是把“神舟”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探测器、“天舟”货运飞船、“东方红”卫星等各种航空航天设备送到太空的一种运输工具。因为卫星、飞船本身不能去太空,需要长征系列火箭运输。长征火箭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其中,2016年11月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二、“天宫”系列“天宫”是我国的空间实验室,是空间站的前期,相当于太空基地。我国目前还没有空间站。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航天器。我国目前只有“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成功升空。“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迄今为止,“天宫”系列与“神舟”系列实现了四次对接,分别是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对接,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以及2016年10月19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三、“神舟”系列“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船,是航天员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迄今为止,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附加段四部分。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四、“天舟”系列“天舟一号”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可以对未来空间站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货物补给的支持。迄今为止,我国进行太空货运的“天舟”系列,只发射有“天舟一号”。五、“嫦娥”系列与“玉兔”系列“嫦娥工程”是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迄今为止,我国“嫦娥”系列均在四川西昌发射升空。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由此可以看出,“玉兔号”是随“嫦娥系列”踏上月球,并对月球进行巡视探测的机器设备。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携带“玉兔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到达背面非常难的原因是月球永远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这种现象“潮汐锁定”)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正常工作,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