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企业.doc
上传人:猫巷****雪凝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公共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企业.doc

中国公共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企业.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附件10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民航大学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和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不核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和热力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民用航空运输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推荐值,这些推荐值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权威资料。此外,对于航空器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数据,本指南对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分别进行统计。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367261990"一、适用范围PAGEREF_Toc367261990\h1HYPERLINK\l"_Toc36726199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PAGEREF_Toc367261991\h1HYPERLINK\l"_Toc367261992"三、术语及定义PAGEREF_Toc367261992\h1HYPERLINK\l"_Toc367261993"四、核算边界PAGEREF_Toc367261993\h3HYPERLINK\l"_Toc367261994"五、核算方法PAGEREF_Toc367261994\h4HYPERLINK\l"_Toc367261995"(一)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PAGEREF_Toc367261995\h4HYPERLINK\l"_Toc367261996"(二)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排放PAGEREF_Toc367261996\h8HYPERLINK\l"_Toc367261997"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PAGEREF_Toc367261997\h9HYPERLINK\l"_Toc367261998"七、报告内容和格式PAGEREF_Toc367261998\h9HYPERLINK\l"_Toc367261999"(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PAGEREF_Toc367261999\h10HYPERLINK\l"_Toc367262000"(二)温室气体排放量PAGEREF_Toc367262000\h10HYPERLINK\l"_Toc367262001"(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PAGEREF_Toc367262001\h10HYPERLINK\l"_Toc367262002"(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PAGEREF_Toc367262002\h10HYPERLINK\l"_Toc36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