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有一念之差?等.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为何总有一念之差?等.doc

为何总有一念之差?等.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为何总有一念之差?等为何总有一念之差?等著名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十分漫长,但是紧要的往往只有几步。此话不幸在林林总总的案子里应验了,即所谓的“一念之差”。读罢《民主与法制》第24期《交通肇事后的生命忏悔》,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何总有一念之差?胡纬平肇事了,但是“惊慌失措之后”,他想到的是“要赔许多钱,可能还要坐牢,害怕失去现在的安逸生活”。然后他趁着夜色将死者扔到沟里,逃之夭夭。之后,警方在电视上的《悬赏通告》让他在万念俱灰中选择了自杀,而且留下了长达3分35秒的视频留言。一起普通的肇事案件,为什么会以自杀结束?在经济补偿与生命的博弈中,他为什么会把赌注下在了可贵的生命之上?一念之间,有一个利益几率上的选择:是案发的概率大,还是逃掉的概率大!在胡纬平看来,公安局破不了的交通肇事案子多着呢,不一定非得轮到我。逃掉之后的“一了百了”比认罪服刑的“债台高筑”概率大得多!假如他算计的概率不是这样,而是相反,相信他决不会铤而走险,最后走上不归路。我想起了丹麦监狱。在丹麦71%的监狱是不设防的,罪犯在这里自己管理自己,是自己在服刑,而不是强迫服刑。他们吃住自由,没有警察,没有高墙电网,但是却没有一个罪犯逃走!不是丹麦的罪犯觉悟多高,否则他们也不会去犯罪,因为经验告诉这些罪犯们――欧洲15个国家警察互联网整体联动、反应迅速,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逃掉,相反一旦被抓回,则面临着更为严厉的惩罚。侥幸来源于过往经验的权衡。太多的“犯罪黑数”是侥幸的根源,也是许多人作恶的心理支撑,黑数越大,侥幸概率越大,越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贝卡利亚的一句话至今仍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而在我看来,哪怕是最小的惩罚,只要它是注定不疑的,也要比不确定的杀头更严厉、更能阻止犯罪者的侥幸。为什么总有一念之差?是我们的“刑罚必定性”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会任由“一念之差”无休止地泛滥下去,我们同样不愿看到胡纬平的悲剧再次上演。位我上者,灿烂星空林南《民主与法制》2012年第18期《莫名的“中止审理”》一文中,法院院长的无奈于我心有戚戚焉:“不是他们说了算的事情。”刑事诉讼法是否允许以另一起案件审理结果为由中止审理,法院岂能不知?审理结果不出,检察院无法提出关键证据,独立依法审判的法院因为“上面有指令”而失去作出无罪判决的能力,只好知法违法,怎能不无奈?法院应该是独立的、中立的正义维护者、权利保卫者。但在骨感的现实面前,理想纵如气球般丰满又能如何?宪法规定法院、检察院与政府是同等地位。公安机关是政府下属单位,在级别上比检察院和法院低一级。但公安局长一般兼任政法委书记,法检都要听政法委的。检察院也可以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公检法”的表述顺序不是偶然,不仅是程序的先后,更是权力大小的排序。在“公安做饭,检察送饭,法院吃饭”这样扭曲的法律体系中,检察院送来的哪怕是苦果,法院也无法干脆利落地退回。遇到重大、敏感性案件,法院还要与党委政府进行协调。有些法院甚至专门建立了向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报告制度,法院的“上面”何其多也。执法办案是法院的第一要务,若是不能公正公开高效地审理好每一起案件,而是被“上面”掣肘,如何树立司法权威?法院以无私无畏的精神保持独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司法改革从制度上排除对法院的不正当干涉。让法院做到“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