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docx
上传人:是你****枝呀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docx

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书信吧,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那么你有了解过书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1尊敬的家长朋友:紧张而又忙碌的三年级上学期终于结束了。这一学期,两个班的家长朋友和我配合得更加默契、和谐,你们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就是此时此刻,家长朋友们还在群里讨论为我的微视频投票助理的事情,而且我刚刚接到8班曹修宁同学奶奶的电话,问我怎么用微信投票,她也要为我投票。真的是太让人感动了,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你们这些知心的家长朋友。其实,对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是给我们最大的安慰。正是因为我们的`齐心协力,使得两个班的孩子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成绩公布附后,应教育局要求仅按照分数段进行公布)假期作业:一、计算1、期末卷95分(含95分)以上的学生:20张口算;20张竖式计算;2、期末卷90分(含90分)以上的学生:30张口算;30张竖式计算;3、期末卷90以下的学生:40张口算;40张竖式计算。(注:根据本学期考试情况,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普遍还有一定欠缺,希望家长们予以重视,假期侧重孩子们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另外,期末卷面满分的同学可以不做此项作业。)二、自主练习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水平适当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如奥数等),新学期开学后将根据完成情况兑换相应的奖励星。(注:本学期学生间奖励星的数量差异主要与其日常完成的自主练习相关。)最后再次感谢家长朋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新的学期我们共同努力,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值此新春来临之际,祝愿大家猴年大吉!万事如意!!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2班级管理,家长同志:您好!可能是教孩子的时间长了,和家长的交流多了,针对孩子数学方面的教育我越来越想和家长汇报一下我近期的一些思考。同时由于我明天要去外地出差,没法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就以信的形式把我的想法和家长说说吧。澄清认识一数学就是加加减减,会做题?----数学应是培养孩子的分析、理解、操作和思考的能力!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很多家长说到孩子在上学前学过100以内计算,做题可快了。可是我想说的是,数学的学习不只是会算题。相信细心的家长,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习题集上,单纯计算的题目只占到整个卷子的10%—20%,也就是说更多的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正是家长常说孩子题都会算怎么考试就是考不好的原因。因为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需要培养的是“理解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澄清认识二我给孩子多报几个班,让他好好学行吗?----帮助孩子养成每天及时复习、梳理知识的习惯。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学不好,跟不上,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特别是周六、日,几乎满满的。试想一周五天的学习、作业,孩子已经够辛苦了,孩子在学校没有充分的时间玩,周日也不能放松,周而复始,孩子体内玩的能量不能释放,就导致孩子形成了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说小话,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所以,辅导班、特长班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报1--2个,是可以的。但家长始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交流学习,家长给孩子做榜样,这些工作谁也代替不了,相信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一定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帮助孩子每天做好5--10分钟的复习。澄清认识三数学日记就是记录一道数学题?----数学日记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实践活动。寒假期间我开始让孩子们写数学日记,并逐步对孩子进行了辅导,也通过邮件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刚开始不少孩子只是记录一道题,或者只记下游玩的过程。但是随着孩子学得的知识多了,观察的视野宽了,思考的问题深入了,孩子们写的内容就丰富了。有数学故事读后感、有考试后错题反思、有估数、测量长度的内容、有整理计算过程的表述等等。但是数学日记第一要真实,第二要对身边的事情认真观察,第三要详细记录活动中孩子分析思考的过程。澄清认识四孩子写作业我一直在旁边提醒呀!----要注重锻炼孩子独立、迅速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少家长很负责任,总是坐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读题或者给孩子一些提醒。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一有困难或者问题就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怎么做呀”。孩子没有了独立思考的动机,更失去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好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家会,怎么考试的时候就做不对呀?其实,陪做作业就是出现问题的原因!家长们不妨这样做: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醒,认真、抓紧时间做,遇到难题多读两遍,如果实在不会,把所有会的作业完成了再集中问妈妈。澄清认识五在错题本上把错的题目一一订正就行了!-----错题本不仅仅是记录错题,更是弥补知识漏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