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论文作文数学论文作文篇1西瓜是夏天中最爱欢迎的水果。今天,妈妈买回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于是,我们准备吃西瓜了!小妹妹问我:”嘉嘉姐姐,你要吃多少呀!“我想了想说,”我吃这个西瓜的1/2吧。“”1/2是什么?“她问。”1/2是分数,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我说。”哦。“小妹妹似懂非懂地说。”我吃这个西瓜剩下的1/2。“妈妈插话道。小妹妹问:”剩下的1/2是不是嘉嘉姐姐留下的全部吃掉啊?那我没得吃了?“”哈哈!“我和妈妈哈哈大笑。”不是这样的。“妈妈笑着说。我接话道:”剩下的1/2就是把我吃剩的那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再把这部分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是这样啊!那我还是有西瓜吃的了!“小妹妹恍然大悟。小妹妹调皮地说:”以后我要先吃1/2,这样我的1/2比你的多,这次不划算!“”骗你的,我哪吃得了这么多?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们都笑了!你现在认识分数了吗?分数还有很多哦!等着你去发现。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找数学的旅程吧!数学论文作文篇2今天,爸爸带我到世茂运河城的英派斯去游泳,因为爸爸有那的健身卡。在准备去哪游泳之前已经事先调查好了那的价格,健身卡:五点之前25元,1米5以下半价,而且随便你游多长时间。五点之后30元,1米5以下半价,最多只能游2个小时。无健身卡:五点之前30元,1米5以下半价。五点之后35元,无半价。于是爸爸叫我算一下这样我们可以省多少元。列式:用健身卡25/2=12.5(元)(因为我正好1米49)12.5+25=37.5(元)不用健身卡:30/2=15(元)15+30=45(元)45——37.5=7.5(元)也就是说用健身卡可以省下7.5元。数学论文作文篇3数学俗称“开发脑子的工具”,它无处不在,比方说在学习上,在生活中…~~——题记一次,爸爸妈妈外出买衣服,我一个人在家,这可了坏了我这个“滑头”。我蹑手蹑脚的走到电脑旁,开启电脑,本想在“网”里“畅游”一番,可我这个聪明老爸早就知道我这招,便在电脑上设了密码!唉!怎么办呢?只能碰碰运气是一下啦。可我左试右试,每次都不行。正想关电脑时,突然看到屏幕上有一个“提示”,我一看是一道算式“20xx÷20xx分之20xx等于多少”我蒙了,可为了打电脑,只能拿起演算纸,动起脑筋:如果把它化成假分数,那就太麻烦了……。突然,我想起奥数老师曾说过:“一个分数除法算式中,除数是带分数时是不能拆开的,但可以化成假分数,在化成假分数时如果数字大,分子可以不算出来,用两个数相乘的算式表示!”那不就成了,直接:=20xx÷20xx分之20xx×20xx+2015=20xx÷20xx分之20xx×20xx=2015×20xx×20xx分之6=20xx分之20xx啊!终于算出来了!在我伸懒腰时,脑子里又有一个“亮点”,也可以反过来用20xx又20xx分之20xx:=1÷(20xx又20xx分之20xx÷20xx)=1÷(20xx÷20xx+2015分之20xx÷20xx)=1÷1又20xx分之1=20xx分之20xx哈!我用两种方法算了出来,正想把正确答案输上去,可门去却开了!唉…可这一次虽没有玩的着电脑,但却也让我在无意中锻炼了自己,也想告诉大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自己沉下心来,静静思考,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每一道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不要说自己智商差,不要畏惧难题,只要仔细读题,认真思考,你也可以是100分!数学论文作文篇4什么是数学?有人说:“数学,不就是数的学问吗?”这样的说法可不对。因为数学不光研究“数”,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历史上,关于什么是数学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数学就是关联;也有人说,数学就是逻辑,“逻辑是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壮年时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呢?其实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较确切的说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逻辑性很强,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写出错误的答案。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数学。纯粹数学准确来说是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的数学,应用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纯粹数学对我们来说已没有问题,像一些算数问题只要认真计算就行了,但是应用数学却还存在极大的“隐患”。就例如说方程吧,几个未知数凑成在一起形成方程让你去解,算起来很简单,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遇到了难题:如果有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如果算式出了问题怎么办。那么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再譬如说最简单的小数乘法吧,在计算中只要数位对齐应就不成问题,同上,贝贝带了100元钱,买了2本词典,每本词典32.9元。贝贝买词典用了多少钱?这道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有很多容易错误的地方这两道例题都证明了一个观点:学数学不仅仅要“死记硬背”还要“灵活运用”。在方程中因为有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