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是立****92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下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下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下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1.“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色彩浓厚C.等级森严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的解释是()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3.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燕王室子弟今北京一带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5.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某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某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A.分封制和某选举制度B.封建制度和某选举制度C.封建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7.“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师法黄老B.郡国并行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8.629年,唐朝政府下了一道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的诏令。这一诏令从草拟到执行,依次经过的部门应为()A.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吏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9.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某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0.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11.“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某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12.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丞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13.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A.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标准D.皇帝和某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14.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15.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某,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A.利弊参半B.利大于弊C.弊大于利D.主张废除16.清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