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佳晨****ng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docx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语文教师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语文教师教学反思1一、指导思想: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区实施已一个学年。本学期,我们要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和选修(新闻写作和外国小说欣赏)的全部内容。三、教学进度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第一阶段语文必修5第1至9周第二阶段语文必修5检测第10周第三阶段语文选修(两本)第11至19周第四阶段语文选修(两本)检测第20周四、课型安排:1、讲读课:(1)精讲多议:培养学生参与、探究的习惯,善于发现文章的美点、疑点、难点、重点、可考点、鉴赏点等;(2)以一带二:每单元示范性的精讲分析1—2课时,其余引领学生探讨分析,强调自学、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2、阅读课:(1)专题阅读:与课堂教学同步,展开专题拓展阅读,以避免阅读课流于随意的弊端。(2)名著品读:普及性名蓍的阅读与研讨,以大纲规定的阅读书目为依据;(3)读书研讨: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方法与收获。3、写作课:(1)大作文:每学期5—6次大作文。(2)小作文:每学期不少于5次。五、教学方法建议:1、整体理解课程的结构,正确把握必修课程应着眼于培养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共同基础”。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最核心的内容,积极主动适应并实践高中语文新课程,落实高中阶段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得到发展。3、深入钻研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全面理解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学情,综合考虑学生高中三年学习、发展的需要,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二度开发”。4、按照“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设计和引导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言语经验,提高语文素养搭设平台。5、守正出新,追求朴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6、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真读书,钻研教材,促使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与新课程的同步发展。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教研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语文教师教学反思2记得,我曾写过的一篇题叫《走生活之路,写生活作文》的论文。我觉得这堂课一个整的教学思路与教学预设效果与我论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说,在这堂课教学过程出现的中林林种种的得失,单提课后学生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分别发表在《宁波晚报》及《未来作家报》上的两篇学生观察日记。(一篇题为《韭菜和葱》,另一篇是,《我陪外婆去看病》)我认为已经实现备课时提出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这堂课教学应该是成功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践“生活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和生活亲切握手,调动学生观察、探究和练笔的积极性。现在的孩子所处的时代于我们乃至我们的前辈所处的时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们的吃穿住行,样样俱备,有的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关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游戏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们小时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疯玩,农忙时还要帮大人在地头干活。本说城里的孩子区分不出稻子、麦子,韭菜和葱,现在我们所处的城镇、农村的孩子,能认出来的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在第一课时,结束前,我所布置的作业里,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要学习课文的知识,更要结合生活实际,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生活,投向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告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