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最全解读-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如何准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强基计划”最全解读-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如何准备.pdf

“强基计划”最全解读-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如何准备.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强基计划”最全解读,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如何准备强基计划作为高考招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增加了考生进入名校的录取成功率,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那么,到底啥是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报考?准高一、高二、高三如何进行准备?一一为大家解答,让你一文搞懂“强基计划”!01什么是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02参加强基计划有什么作用?强基计划非常适合基础学科突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优秀考生报考,这类学生如果单靠高考成绩也许无法考上这39所国家高层次的大学,强基计划给予这类考生优惠同时,建设国家的基础学科,达到双赢。同时强基计划定位在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且兼有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这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考生或是想走科研路线的考生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03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1.高三的考生。2.必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高考考试。3.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的获奖记录来证明自己具有学科特长等。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后,才能报名强基计划。04怎么报名参加强基计划?3月底前,高校公布招生简章;4月,考生网上报名;6月,考生参加统一高考;6月25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6月26日前,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0539所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汇总1.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2.强基计划重点专业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在基础医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等专业进行招生。06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以下几类考生均符合强基选拔要求:1.成绩优秀的考生虽然强基计划入围成绩最低要求在一本线上,但强基计划高校院校层级较高,39所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每年高考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报考这些学校的学生非常多。并且强基计划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的分数来入围,所以成绩越好,对报考越有把握。2.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或学科能力突出对学生来说如果在某一基础学科方面非常感兴趣,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也倾向于基础学科,那么强基计划就是非常好的选择。3.想冲刺更高水平大学的考生强基计划的39所学校均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大学,对于想要上名校并且提前规划的学生来说,报考强基计划的同时兼顾高考,可以增加名校录取机会。从强基计划政策来看,高考成绩是大部分学校入围校测标准(2022年复交南三校调整校测方案),其备考与高考不冲突;从强基计划招考流程来看,校测考试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在高考后有一定备考时间,不耽误高考学习。4.有竞赛奖项的考生不论是否在竞赛中获得银牌及以上的奖项,拥有竞赛经历,在强基计划中就比没有参加过竞赛的考生有了更大的优势。(1)竞赛奖项比较高的: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含)以上奖项的学生符合强基计划高校破格入围条件;(2)从各高校近两年校测难度来看,各校强基计划校测难度一般大于高考,清北华五等顶尖高校更是接近竞赛水平,这让有竞赛基础的考生占据了非常大优势,更容易在校测中胜出。5.有深造打算的考生强基计划设计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大多数高校本硕博连读至少需要8年时间,并且不能转专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