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商展经济DOI:10.19995/j.cnki.CN10-1617/F7.2024.05.076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杨华1,2翟玉英1,2(1.重庆开放大学;2.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0052)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项目,合作推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文物遗产保护,打造文旅融合特色线路,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为一个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旅游资源建设项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本文通过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其区域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包括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文化保护、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等方面,以期促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融合;文化创意;智慧平台;合作交流;川渝地区;旅游资源整合本文索引:杨华,翟玉英.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4(05):076-079.中图分类号:F592.7;F590.7文献标识码:A川渝地区历史上同属一脉、文化同源,其特有的巴蜀文范围更广泛,不再局限于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包括了四川化历史悠久,成为打造巴蜀文化与旅游品牌的基础条件。此省泸州、自贡等15个市,此外重庆市涉及的范围除了重庆中外,自然景观独特,也吸引了众多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具有心城区,还增加了万州、涪陵、綦江等27个区(县)和开州、云阳得天独厚的条件。2022年1月,国家明确推出成渝地区双城经的部分区域。本次项目范围涉及的地区总面积达18.5万平方济圈发展,支持重庆与四川两地共建文旅融合项目。2022年5公里。同时该项目也能够辐射到四川和重庆的其余区域和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家发改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周边省份。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写并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沿途面积大,其中旅游资源禀赋好,开始大力推进走廊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项目全面对接成文化同源,两地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具有天然优势。区域内有8项世界遗产、3个世界地质公园、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9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区域战略,是其中一个重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6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川要的旅游发展项目,旨在通过连接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重庆两地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而且自然景观丰富,区域特色和自然景观,打造一条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明显,是许多游客心目中的文旅胜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项目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四川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双核”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业繁荣发展。意义在于深入实施区域协为驱动,规划建设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长江上游生态文化同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成渝地区的比较优势,引领两地文化旅游带和成绵乐世界遗产三条精品旅游带,以大峨眉—大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整体竞争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力,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国际知名游协同发展区等七个特色旅游区为骨架,构筑“五横五纵”文化和特色旅游品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展从规划到实施旅游通道、构建生态旅游大环线。根据《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已有一段时间,川渝两地坚持协同发展,共同谋划,着力打造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是把川渝两地打造成为国际都市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样板,稳步推进巴蜀文化走廊建设。目的地,构建成可阅读、可漫步、有温度的现代化文旅融合都1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展的区域特色及优势市。同时,兼顾两地特色,把成都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规划设计的范围比以往川渝合作的化名城、休闲都市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此外,结合重庆山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巴蜀文化走廊的时空演化与文化旅游新场景构建研究”(21SKGH367)。作者简介:杨华(1983-),女,汉族,重庆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旅融合、旅游营销;翟玉英(1985-),女,汉族,安徽巢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大数据分析、旅游新媒体。0762024年3月商旅文融合城魔幻特色,突出重庆美丽山水之都,建设成为国际商务会2.4品牌宣传不够展和世界知名旅游枢纽城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品牌宣传辨识度不高,宣传力度不2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够,知名度和影响力均有待提升。巴蜀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川渝两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对该地区了解有限,这可能导致游客对导,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